70年70位名医谢晓燕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院特别推出“70年?70位名医”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名医名家带头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天推出第27期:《谢晓燕: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项技术可以迅速精准诊断》。
谢晓燕教授:精准超声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超声医学科谢晓燕教授但凡做过体检的,对超声检查肯定不陌生——医生先给体检者涂一层黏糊糊的耦合剂,然后在检查部位来回移动探头,再通过电子屏,观察各器官的情况。
其实,这只是最常规不过的超声技术之一。如今,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精准超声”的理念越发受到重视。它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信息,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超声黑科技”,到底有多神?谢晓燕教授,是精准超声领域的“技术大拿”。她介绍道:“精准超声的核心技术,包括超声造影、弹性超声、三维超声、介入超声,这些技术在过往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超声造影:准确性媲美CT
这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
“有了超声造影,我们可以对肿瘤的良恶性、坏死程度做很精确的判断,这种判断的准确性是可以和CT媲美的。”谢晓燕教授说。
造影前:肿瘤清晰度不高,血流显示有限
造影后:肿瘤边界更清晰,肿瘤血供模式精准显示,对良恶性诊断非常有意义
弹性超声:肿瘤“有多硬”,都能看到
这种技术可以判断肿瘤的硬度,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一个新指标。比如,肿瘤是硬的,恶性的可能性大;若是软的,良性可能性大。
恶性肿瘤:硬度较高,肿瘤表现为红色,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蓝色
良性肿瘤:硬度较低,肿瘤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蓝色
三维超声:立体图像,更直观
过去的超声,只能呈现二维平面图,三维超声则能提供立体图像,使医生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脏器或肿瘤的大小、深度、位置等信息。
介入超声:不仅能诊断,还能治疗!
比方说,过去治疗肝囊肿,要进行开腹手术,现在,则可以在介入超声的引导下,把针头插入囊肿,然后置入导管,将脓液引出来,为患者免除手术的痛苦。
肿瘤诊断率提高到70~90%目前,医院应用得非常广泛,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一是,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了更精确的判断,还简化了诊疗流程。
据统计,新的超声技术使肿瘤诊断率从20~50%提高到70~90%,对临床治疗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比如肝肿瘤患者,过去往往得开刀做活检,才能判断良恶性,如今,基本都会给他做超声造影,让他很快就得到一个准确的诊断。
二是,在产科,三维超声的应用,使原来不能发现的先天畸形,能够准确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比如,过去肝癌患者手术后复发,往往需要再次开刀做手术;如今,通过超声引导的微创消融治疗,就能解决问题。
做精准超声,要多少钱?精准超声只是在原有超声技术上做了改进,所以,费用并未大幅提高。
举例而言,造影超声只需元(不含造影剂的费用),三维超声也只需多元左右。谢晓燕教授说:“这个技术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它在价格方面的提升。”
世界超声造影指南,我国是起草者之一目前,我国的精准超声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专家成为世界超声造影指南的起草者之一。
在中山一院,还举办了“一带一路”超声新技术国际培训,多个国家的专家团来学习我国最新的超声技术。
另外,我国开展了“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蒲公英计划”,把精准超声医院的广大老百姓。
对精准超声的未来,谢晓燕教授充满信心:“超声医学是一项绿色技术,它没有放射线,操作相对比较方便,可以在病房,可以在手术室,也可以在超声室。随着这些精准技术的不断推广、深入和应用,我们国家的诊疗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统筹:彭福祥、林芳宇统筹:谢凤兰、梁嘉韵摄影:刘星亮、蔡新洁摄像剪辑:周俊乐、叶小宝文字整理:凌茜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70年70位名医》科普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10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别节目抗击疫情健康防线在行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