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美男子经典国学与医学的碰撞非



戳上面的蓝字   骆老师现任桂林市相约星期六癌友俱乐部主席(原桂林市癌症协会),坚持20年免费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癌症患友提供免费咨询。

4次发病带癌生存29年

骆降喜认为自己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与医学有缘。他生于年的霜降当天的酉时(17时~19时),而繁体的“医(醫)”字,下半部分便是一个“酉”。长大后,他先是进大学学医,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后来又回到大学,做了一名医学老师。

在桂林医学院,骆降喜主要教解剖课程。不过,在教别人动刀解剖人体前,他自己就先挨了一刀。年10月进行了开胸切除术,好在当时还年轻,骆降喜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年和年,他两次旧病复发,胸口和背部又各挨了一刀。

其中,以年的发病情况最为严重。折腾了两年多,骆降喜的身体才基本康复。年,查出肿瘤右肺转移时医生告诉他,情况严重,要么做手术切掉右肺,要么就做一次彻底的化疗。从第一次病发到现在,他还没做过一次化疗。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思考后,他最终选择了出院,什么治疗都不做。

....

3个转变与癌症交朋友

骆降喜心想,自己动了三次大手术,已经是伤痕累累,再做手术恐怕也无济于事。至于化疗和放疗,对自己的病也没多大帮助。这一次,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癌症这个难题。

出院后,骆降喜就对自己进行了“化疗”:告别烟、酒、麻将、字牌、熬夜等不良习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把自己的兴趣和业余时间转移到古书、古乐、茶道、太极拳这些经典文化上来。通过经典文化来“治疗”自己的急躁、无知和傲慢,学会调节心志。 大学时,骆降喜爱好书法,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石砚”。这次生病后,他取了第二个笔名“木头”,希望自己在做事、想事的时候慢一些,不要急于求成。后来,他又给自己取笔名为“骆驼”,希望自己像骆驼一样,面对挫折,淡定从容,昂首挺胸,勇往直前。

除了笔名,还有更多的转变发生在他身上。在当外科医生时,骆降喜极为反对中医,现在却把中医书籍摆满了书架;学习很多国学书籍后,他又成了一名经典文化的倡导者。   在自己独特的“文化康复”过程中,他开始把体内的癌细胞当朋友,几年下来,相处地十分愉快。医院拍片子,看看这位“特殊的朋友”体型是否有变化或是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而这位朋友似乎也收敛了自己的脾气,安静地待在原地,使他从一个重症癌症病人,变成了一个健康人。

....

癌症康复缺的是人文关怀

骆降喜将家中的一个房间命名为“三省斋”。每天晚上,他都要在那里坐一会儿,想想自己今天在学习上有无进步,在身心健康上有无收获,在德行方面有无帮助过他人。

骆降喜牵头组织了相约星期六癌友联谊会,在各种癌友活动中,他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知识,收获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诸多癌友们的康复经历还让他意识到,与癌症对抗不是最佳的康复方法,应该要善待癌症。于是他将组织的口号“群体抗癌,传递关爱”改为“善待癌症,和谐生命”。

与癌友们的交流中,有一件事最让骆降喜触动。一名拱极小学的体育老师不幸罹患了胰腺癌,已到晚期,骆降喜便上门陪他聊了2个小时。临走时,这名体育老师从床上下来,扑通一声跪在他的面前,说:“骆老师,医院住了3个月。这3个月来,医生和护士说的话加在一起也没有您这2小时说得多!”这是癌症患者发自内心的乞求,他们多么想跟医生多讲几句话,但是医生却忙着做手术、下医嘱、看CT片。

....

最近,骆降喜正筹划与身患白血病28年的唐影合写一本书,名为《癌症康复战略》。在这本书里,他系统地总结了癌症康复的理论,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癌友。他认为,癌症仅靠医学上的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康复”来解决根本问题。很多癌症患者缺的不是手术、化疗、放疗,而是真诚的人文关怀。

分享一个好消息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是世代传承的表达。国学的经典永不泯灭,是我们生而为龙的象征。当国学与医学碰撞,会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

敬请期待,4.25晚六点S护院团干培训,国学与医学系列之------生命教育,讲师骆降喜,带你一起,去寻找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韦杨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1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