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精选丨肺纵膈病变三例
医途用户:funkydinna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典型周围型肺癌一例
医途点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按发生部位分为三型: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弥漫型肺癌。本例患者为典型的周围型肺癌。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
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为肺内单发软组织肿块影,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病变内部钙化少见。病变边缘清楚,可见毛刺征、分叶征。肿瘤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胸膜凹陷是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和三角形影像。另外还可见血管集束征,表现为肿瘤周围血管向肿瘤集中。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强化程度大于良性病变,低于炎性病变。CT值大约增加20HU。目前认为肺内较小的孤立结节增强后HRCT扫描显示最大增强值为20-60HU时,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要抓住主要征象,例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强化的特点,再结合次要征象,如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厚壁空洞及血管集束征,结合患者临床病史,一般可以做出诊断。诊断困难时可进行病理学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医途用户:宋成君关键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男性,41岁。咳嗽、咳痰、胸闷10天就诊。抗炎治疗无好转,CT检查发现纵膈软组织密度影。患者无吞咽困难、无声嘶、无眼睑下垂等症状。
医途点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是一种由胚胎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性疾病,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分为纵膈型、肺内型及异位型。囊肿大多位于纵膈内,位于肺内比较少,发生于肺内者又称为肺囊肿。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于胸部X线检查中发现。临床症状与囊肿部位、大小有关。若囊肿较大压迫邻近肺组织及纵膈,可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病变继发感染时可有发热、咳痰、胸痛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CT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囊肿定位。(1)纵膈型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候发现,病变多位于中上纵膈,呈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囊肿质地较柔软,可因相邻较硬的器官组织的挤压而变形,在其交界面呈扁平状。(2)肺内型易合并感染而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病变以肿块表现多见,可合并慢性炎症,表现为囊壁和邻近胸膜增厚。“块中囊”是肿块型支气管囊肿的特征性表现。这是因为囊肿周围肺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较厚的囊壁,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所致。(3)异位型支气管囊肿少见,病变可发生在胸壁,在体表发现囊性感、不活动包块为其特点。
支气管囊肿需要与肺脓肿、局限性肺大泡、炎症后空洞及肺隔离症相鉴别。
医途用户:飛飛飛翔关键词:胸腺瘤患者,女性,50岁。以“间断咳嗽、咳痰、胸闷6月”为主诉入院,CT示右前上纵膈占位性病变,考虑胸腺瘤。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提示为胸腺瘤。
医途点评胸腺瘤狭义上是指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年Laquer等首先报道了胸腺瘤。年VonHaberer进行了首例胸腺瘤切除术。胸腺瘤是前纵膈最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发病率最高。组织学上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及混合型。50%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约30%)可出现重症肌无力,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吞咽困难等。胸腺瘤有明显的恶变倾向。良性者可见完整的包膜,侵袭性胸腺瘤包膜不完整,可累及周围组织。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较大的胸腺瘤表现为纵膈阴影增宽、变形,若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则表现为胸膜肺界面不清,胸膜增厚和积液。CT表现为前纵膈内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肿块的边缘可见弧形钙化,先后为脂肪间隙清晰,病变发生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者。
胸腺癌CT表现为肿块边界不清,边缘呈分叶及毛刺征象,胸腺肿块与附近的器官之间界限不清,周围脂肪信号消失,被肿瘤组织代替,病变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出血及坏死区。另外,纵膈内器官可受压变形,胸膜、心包增厚,可合并胸腔及心包积液。
点击参与:医学资料网盘众筹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3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和预防
- 下一篇文章: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真题演练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