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1例粪类圆线虫感染报告2015
患者,男,53岁,天门市皂市镇长寿村农民,因“间断便血1周”,于年7月31日医院住院,入院时纳差、乏力、消瘦,伴有轻微嗽。自述两月前曾赤脚下地干活,当晚发现身上有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一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腹疼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大概持续一月有余,且腹痛与进食或饥饿无关,脐周有烧灼感,肛周、腹股沟等处皮肤搔痒,自觉有异物感。
期间因消化道出血入院,但未查见虫体。年1月曾在该院内镜中心行结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因“前纵膈AB型胸腺瘤1期”术后服用化疗药物至今。
入院查体:体温37.6℃,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下肢无水肿,肛周及大腿内侧见小出血点。
血常规示:红细胞3.05×/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白细胞2.5×/L,中性粒细胞69.0%,淋巴细胞10.1%,单核粒细胞8.9%,嗜酸粒细胞6.3%,血清白蛋白24.8g/L,免疫球蛋白IgM0.45g/L、IgG3.6g/L。
粪便常规:呈黄褐色稀便,隐血试验弱阳性。粪便生理盐水涂片镜下见虫体2~4条/视野,体长约~μm,体宽20~80μm,运动较活泼;杆状蚴头端钝圆,尾部尖细,长约~μm(图1A);丝状蚴长约~μm,虫体半透明、细长,体表有细横纹,头端钝圆,口腔短,咽管细长、约为体长的1/2,尾部细,尾端分叉,生殖器为双管型(图1B)。此标本经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研室许正敏教授鉴定,粪便中2种幼虫分别为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的丝状蚴和杆状蚴。
图1粪类圆线虫(生理盐水直接涂片)
A:粪类圆线虫杆状蚴(×10);
B:粪类圆线虫丝状蚴,双管型生殖器,尾端分叉(×)。
患者经阿苯达唑mg/d,每日2次驱虫治疗,连服3d为1个疗程,3d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连续3d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均未检获虫体,隐血试验阴性。7d后复查,粪便未检获虫体,血常规嗜酸粒细胞5.8%,其余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重复一个疗程,粪便检查仍未检获虫体。临床治愈,停药1周后复查无复发。
讨论
粪类圆线虫是兼性寄生虫,其主要感染方式与钩虫类似,由粪类圆线虫丝状蚴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寄生发育而引发疾病,也可因食入虫卵而感染。本例中患者来自农村,常赤脚下地干活,可能与农活时接触“疫土”或误食虫卵污染的蔬菜食物有关。
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或发生便秘时,寄生于肠道的杆状蚴可迅速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这些丝状蚴可在小肠下段或结肠黏膜侵入血循环,引起体内自身感染。本例患者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便可引发体内自身感染,而排出的丝状蚴附在肛周,则可钻入皮肤,引起局部瘙痒,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又导致体外自身感染。另外,本例患者同一份标本中存在杆状蚴和丝状蚴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可能是便秘所致,即可能不是同一次产卵,先产的卵发育至丝状蚴,与后排卵发育为杆状蚴一并从粪便排出。
本病缺乏特征性表现,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小孩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放化疗或艾滋病患者,则可出现播散性超度感染,患者可因严重衰竭而死亡,本例患者曾有肿瘤史,长期服用抗肿瘤药物,半年前又做过结肠息肉手术,导致免疫力低下,故而易被粪类圆线虫这类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由于该病具有间歇性排虫的特点,当患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可疑症状时应连续多次进行粪常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与钩虫(hookworm)丝状蚴和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orientalis)丝状蚴极为相似,其区别在于钩虫丝状蚴的咽管长度与体长之比约为1∶5,粪类圆线虫的约为1∶2,东方毛圆线虫的约为1∶4,三者尾端形态分别为尖细、分叉和有小球状物。因此,检验工作中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指导,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特别是系统性疾病伴随的重症感染极易误诊,须高度警惕。
本病例的发现显示,粪类圆线虫感染在本地区有新现与再现的趋势,当地疾控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2:33;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朱名超等参考文献略)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5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保外就医的条件和程序
- 下一篇文章: 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