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病例第61期胸部病变1例解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本病例的临床病史、影像检查和相关问题04解读1.征象问题:在提供的CT增强扫描图像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多选)A.位于上纵隔B.密度不均匀C.含钙化成分D.含脂肪成分E.轻-中度强化F.侵犯大血管G.侵犯椎体骨质答案:ABCE解析:图中所示肿块位于右上纵隔,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小斑片状钙化,未见明确脂肪成分。肿块与邻近大血管分界清晰,未见明确侵犯,所示图中病变未见骨质破坏。2.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本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A.胸腺瘤B.淋巴瘤C.神经源性肿瘤D.畸胎瘤E.纵隔脓肿答案:C解析: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肿瘤可部分发生于在椎间孔内,纵隔呈哑铃状生长,肿瘤好发于青壮年。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胸腺瘤:胸腺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且30%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CT可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实性肿瘤,密度较均匀。多见于前纵隔肿瘤,肿瘤较大时,可见囊变或者坏死,肿块内常可见钙化。前纵隔生殖源性肿瘤:好发于年轻人,畸胎瘤的来源认为是脱离了原始形成体影响的全能性胚胎细胞,肿瘤增大时可出现邻近组织相关的压迫症状。畸胎瘤好发于前纵隔,体积大,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内多含液体、脂肪、钙化、毛发、牙齿等。纵隔脓肿通常为手术或创伤后继发的感染性病变,通常边界模糊,内部含有大量液性成分。MR对于脓肿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在T2WI序列和DWI序列高信号是脓肿的特点之一。淋巴瘤:好发年龄有两个高峰,20-30岁和大于60岁,临床上可有低热、乏力等B症状。通常位于血管前、气管旁,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呈轻度或中度强化,轮廓不规则,分叶状,可包绕邻近血管但不侵犯,伴纵隔及全身其他部位多发淋巴结增大。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内部可见囊变及坏死区。05诊断

术中探查:右上纵隔气管旁至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之间可见隆起的球形质实病灶,上界位于右锁骨下动脉后方上缘,下界位于R4组淋巴结水平。打开上纵隔胸膜,见肿物包膜完整。逐渐游离显露出肿物根部位于后胸壁交感神经链周,包膜外完整切除肿物。剖开可见肿物呈黄白色囊实性。病理诊断:(右上纵膈肿物)病变符合神经鞘瘤,伴粘液变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PGP9.5(+),S-(+),Ki-67(index约5%),SMA(-),Desmin(-)

06讨论神经鞘瘤本病又名施万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也有人称为神经瘤,为良性肿瘤。患者多发于30-40岁的中年人,各种年龄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常生长于脊神经后根,如肿瘤较大,可有2-3个神经根粘附或被埋于肿瘤中。通常单发,有时多发。绝大多数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少数病例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形生长。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但是CT或MRI很难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有文献报道肿瘤直径10.0cm且伴有骨质破坏、胸腔积液等表现提示为恶性。

作者简介:朱元利,男,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诊断。

版权说明影享国际

本病例讨论为影享国际原创,供广大医师学习交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享国际”。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影享国际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中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