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优化术式助力快速康复我院胸



日前,我院胸外科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经剑突下切口单腔气管插管辅助人工气胸全胸腺切除术。患者术后第一天便拔除胸腔引流管并离床活动,第五天康复出院。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充分诠释了“快速康复外科”的先进理念,实现了微创、无痛、快速恢复、低花费和早出院。

术式的优点

1.手术切口微小,无需胸部切口,创伤小,避免了胸壁软组织、骨和神经的损伤,术后疼痛极其轻微,手术切口愈合快,患者快速康复;2.手术观察视野和操作空间更加充裕,能达到前纵隔全空域,非常适合前纵隔肿瘤的根治和扩大切除,必要时可根据要求清扫2R、4R、5、6组淋巴结;3.术野充气会使组织间隙更加明显,利于解剖层次的辨识和分离。这种手术方式为近年来创新术式,国内仅部分胸外科中心将其应用于全胸腺切除手术中。

术式的技术难度

1.剑突下切口需要经过膈肌前方腹部肌肉与筋膜间隙进入前纵隔区,穿透胸膜进入胸腔,这一解剖径路需要一定的熟悉过程;2.操作孔距离切除组织较远,需要适应和精细操作较常规胸腔镜器械更细长的手术器械;3.附加人工气胸使肺组织膨胀受到限制,对术中麻醉机辅助通气的要求增高,格外考验麻醉医师术中综合保障能力。

点击查看大图

胸外科三病区孙楠副主任手术团队(孙楠、董祎楠、丁剑桥)在胸外科主任刘宏旭副院长、胸外科三病区玉寒冰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借鉴外院经验在对原有剑突下切口进行改良后,应用于一位胸腺瘤患者的手术方案中,在剑突下方的腹壁处做一个1.5cm切口(胸腔镜镜头孔),在该切口的两侧约6cm处的肋肋弓下缘分别做两个0.5cm的穿刺孔(手术操作孔),从其中一个trocar持续注入CO2制造人工气胸,让两侧的肺组织萎陷,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当气胸压力与呼吸机肺通气达到平衡后,开始实施手术。在前纵隔区域沿心包前、双侧膈神经前和胸骨后,自下而上,完全游离切除包含胸腺肿瘤在内的全胸腺组织及心包前和上纵膈脂肪,同期裸化显露前纵隔区内双侧胸廓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前缘、甲状腺下静脉、右头臂干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前缘,以及甲状腺下级,切除标本在标本袋内由腔镜口拉出。手术历时90分钟,术后第一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患者离床行走,疼痛极为轻微。术后第五天患者顺利出院,照片可以看到患者剑突下切口非常细小,加之美容缝合,使创伤最小化,体现了现代胸外科微创技术的强大优势。

剑突下切口治疗胸腺瘤的手术方式目前已在我科开展,并随着手术量的积累将不断改良发展,力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长按识别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fzl/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