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切除术后早期缓解预示长期预后良好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在胸腺切除术后6个月达到最小疾病症状预示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长期预后良好。研究还发现,手术前呼吸困难气短与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这一研究被转写成论文“PrognosticAnalysisofThymoma-AssociatedMyastheniaGravis(MG)inChinesePatientsandItsImplicationofMGManagement:ExperiencesfromaTertiaryHospital,”发表在NeuropsychiatricDiseaseandTreatment杂志上。

多达20%的MG患者患有胸腺瘤,这部分重症肌无力被称为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TMG)。

TMG的标准治疗是胸腺切除术,即通过手术切除胸腺。因此判断T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长期预后因素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针对该领域,来自中国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70位接受胸腺切除术的TMG患者的临床统计学数据。这些MG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5.3岁,胸腺切除术的平均年龄为45.9岁。从MG发病到胸腺切除术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疾病持续的中位时间为48个月(四年)。

所有患者在被确诊MG之后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随访。此外,所有患者均为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在有可用数据的患者中,有21位在胸腺切除术前未接受抗肌无力治疗。最常见的方案是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胸腺切除术后除了少数出现眼肌型MG患者之外,大部分患者MG症状轻微改善,大多数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开始抗肌无力治疗,68.6%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研究结束前最近一次临床检查的临床状况提示采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干预评估(MGFA-PIS),其中57位患者达到了的最小临床症状(MininalManifestation,MM)或更好的状态,而其余13位患者则为达到这一治疗效果。MM状态通常意味着患者没有MG导致的功能障碍,提示其已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但在相关临床检查时仍可能会有一些肌肉无力。

研究小组通过统计学分析以发现与长期获得MM状态显著相关的因素。统计模型显示,胸腺切除术后6个月时如果达到MM状态则预示长期临床缓解状态。胸腺切除术后6个月时处于MM状态的患者与近期结局较差的患者相比长期处于MM状态的可能性高23.5倍。

此外,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在手术前经历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人获得长期MM状态的可能性要低80%左右。

从长远来看,尽早达到MM状态或更好的状态可能预示治疗的长期预后良好。胸腺切除术前的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因此研究者建议对TMG患者(尤其是曾经出现过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以尽快达到MM或更好的状态。”

其他评估因素(包括疾病持续时间,术后的MG治疗和胸腺瘤类型)与长期预后没有显著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被诊断TMG后越早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长期处于MM状态的人似乎更多。但是,这种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着,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所致。因此,从长期来看,尽早摘除胸腺瘤针对MG患者可能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本材料仅作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参考,旨在协助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或用药建议、患者及患者家属如对疾病治疗或用药有任何疑问,敬请咨询有资质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本材料并非产品推广资料,也无任何产品推广之目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google

马舒贝医生,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毕业,首都医科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大连市卫健委课题1项。在PNAS,STROKE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6年,在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肌炎等)的诊疗。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医院门诊3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1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