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ldquo娃娃rdquo中医



在中医界,一位20岁出头的中医大学还没毕业的大四年轻人,可不就是娃娃吗?

可这样的一个“娃娃”,居然写出了两本关于中医的书,洋洋洒洒40万字,这么多,比懂王懂的还多,这靠谱吗?

而且写的居然还是中医里面最艰深,至高无上的《伤寒论》注解与临证启思录,这......这......这.......这也可以?要知道郝万山老师年轻时,跟刘渡舟老师学伤寒,还经常被老师批评“悟性够差的”呢。刘力红老师年轻时,跟李阳波老师学中医,老师开的方一次都没猜对过。

翻开《伤寒耕读录》第一册,每每有惊人之语,绝不人云亦云,对不对先不论,但至少体现了少年人的自信和豪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年轻人不当如此吗?

略举几例,管中窥豹。

论杏仁乃麻黄的“糟糠之妻”,杏仁和石膏就是仲景用来制约麻黄副作用的法宝。麻黄汤因为不用石膏,所以杏仁就多些。同时杏仁对麻黄在利表水、利表湿方面有增效作用;

论麻黄配伍桂枝时,表郁越严重,麻黄与桂枝的比例越大;

论柴胡类方与半夏泻心汤去滓再煎,目的是将生半夏表面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成分高温破坏并除去;

论扶阳重不在附子,而变通于干姜,甘遂是附子之师,亦是附子的贵人!纠正了“附子热”“扶阳热”的临证用药误区,为众多头脑“发热”中医小白浇了一盆醒悟的“冷水”;

论《伤寒论》不用黄芪之根本原因,发前人所未发,倒打现今“补气补血”伪中医一耙;

论条“表解者,乃可攻之”的致命性与极易“翻阴沟”的临证思维误区,实乃得窥仲景第一人;

论少阴病“急温之”与急性心梗、动脉瘤超早期的中医诊断与介入,读罢尤如一颗“定心宝丹”腾凌心头之间;

论茯苓四逆汤是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是治疗心衰、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的好方;

论条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此条历来有争议,很多注家的意见往往相左,让人无所适从。《伤寒耕读录》认为先前应该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或者桂枝汤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合方,津液损耗严重的还得加上人参,而用桂枝汤没有充分考虑截断的思想,没有考虑到患者表阳虚和表阴虚兼并的“潜隐性”。仲景在处于三阴三阳的转折期没有充分把握好阴阳,从而导致三阳急转三阴,“倾(得)之便厥”。此时救逆最好应选用茯苓四逆汤,非四逆辈不足以逆流挽舟。指出仲景也有短板,尤其是对截断的把握,经常吃教训,这是仲圣过于追求药物的精简所致。敢于批评仲景,闻所未闻。真少年豪气也!

……

篇篇是干货,真的可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也不少。20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出来遛遛,治个感冒看看?——急危重症就不用了,那是卢崇汉卢火神大学时才能有的“神迹”吧……

翻开《伤寒耕读录》第二册,就会发现作者用伤寒方治感冒极其轻松。书中言“我自己家亲戚的一堆小孩,感冒、咳嗽、拉肚子这些小病我全包了,真的是几包药的事。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1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