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疫苗行业梳理报告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目录

1.肿瘤疫苗概述

1.1肿瘤疫苗的作用机理

1.2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

1.3肿瘤疫苗发展的重要性

2.全球实体肿瘤疫苗重大突破

2.1肺癌

2.2乳腺癌

2.3直肠癌

2.4脑瘤

2.5肾癌

2.6卵巢癌

2.7头颈癌

2.8胰腺癌

3.中国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3.1中国肿瘤疫苗的研究领域

3.2中国癌症疫苗研究进展

3.3中国肿瘤疫苗市场应用分析

4.中国肿瘤疫苗标的

4.1康尔诺生物

4.2格源致善

4.3中生康元

4.4五康新兴

4.5泛恩生物

5.投资与风险

5.1疫苗行业值不值得投资

5.2投资疫苗行业有哪些风险

肿瘤疫苗概述

01

肿瘤疫苗的作用机理

肿瘤疫苗的作用是应用特异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来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清除残存和转移的肿瘤细胞。目前,肿瘤疫苗已发展到第二代。

02

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状态,使机体获得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肿瘤疫苗通过主动免疫而放大肿瘤患者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肿瘤疫苗的主要类型包括来自肿瘤抗原的多肽疫苗,病毒或细菌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等。在多个临床试验中,由于抗原选择不佳及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等因素,使现有肿瘤疫苗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体细胞突变产生的肿瘤新抗原因未经历胸腺选择过程而具有高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有效免疫反应,是肿瘤疫苗制备的优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使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恢复"正常化"。随着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预测突变产生的新抗原及制备个体化疫苗的设想得以实现,个体化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其它免疫治疗有可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03

疫肿瘤苗发展的重要性

首个癌症疫苗已通过FDA批准上市(宫颈癌疫苗)。据The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刊登的一则研究表明目前,一些针对一系列肿瘤相关抗原的癌症治疗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评估。

肿瘤微环境和其他免疫抑制实体可能限制了癌症疫苗的有效性。为了克服避免这一现象,无论是疫苗与免疫关键节点(checkpoint)抑制剂、某些化疗药物和小分子靶向制剂、辐射疗法都要经过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评估。

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的肿瘤免疫学和生物学实验室JeffreySchlom博士详细概述了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随机临床II期和III临床试验阶段的不同疫苗。一些疫苗开始在那些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手段的转移性癌症患者身上进行初步评估。但临床研究显示只有那些只接受过用较少的化疗方案治疗,并且距下次化疗有很长时间(两次化疗之间时间差很长)的癌症病人,对疫苗会更有反应。

全球实体肿瘤疫苗重大突破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细胞疗法不同,人类之所以寄希望于疫苗来预防和攻克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类疾病,是因为无论是用于预防传染病还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疫苗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机制发挥作用:它们教导免疫系统将传染性病原体或癌细胞识别为需要消除的外来物质。癌细胞表面存在特殊的蛋白质,通过靶向这些蛋白质,免疫系统可以特异性地消除癌细胞,同时不伤害正常的细胞。此外,疫苗还能防止癌症复发,清除治疗后残留的癌细胞。在过去的30年中,已经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对癌症疫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

年,全球癌症“治疗性疫苗”研发遍地开花,各类癌症的癌症疫苗纷纷问世,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数据。个体化癌症疫苗迎来井喷时代!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了今年非常值得期待的,在各大国际会议上取得惊艳数据的癌症疫苗,希望给大家带来战胜癌症信心。想了解详情的患者可以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01

肺癌

破解PD-1耐药,Tedopi疫苗震惊四座

OSEImmunotherapeutics公司在年4月1日,重磅宣布其新型抗癌疫苗Tedopi在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代号为Atalante1)取得了阳性结果,入组的所有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耐药或失败后,二线或三线使用的Tedopi疫苗,一年的总生存率达到46%,远超预设的25%!

一位54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经过5次的新型肺癌疫苗注射后,肿瘤就迅速萎缩(从39毫米降至23毫米),截止报道时,生存期已经超过20.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

02

乳腺癌

VRP-HER2疫苗联合PD-1二期研究启动

杜克大学的Lyerly及其同事构建了一种疫苗,使用中性的病毒载体携带针对HER2蛋白的基因信息。一旦进入人体,疫苗就会瞄准癌细胞中的HER2蛋白,从而激发免疫系统对癌症发起攻击。VRP-HER2疫苗可以增加HER2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并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具有抗肿瘤作用。

目前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启动二期临床试验(NCT)将VRP-HER2与PD-1(派姆单抗)结合,在晚期HER2+中进行试验。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新药试验招募信息,可以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

03

直肠癌

PolyPEPI专门针对MSS型

在年ASCO大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美国USnews医院排名第一)报告了一款新型的结直肠癌疫苗研究数据非常振奋人心。

这项实验的代号为OBERTO,是在梅奥诊所进行的,主要的目的是研究将新型的癌症疫苗PolyPEPI疫用于一线化疗后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疫苗是专门针对于MSS型结直肠癌的。

结果显示:在11名接种疫苗的患者中,3名病情进展,5名病情稳定,3名患者部分肿瘤缓解,其中两名的肿瘤已缩小到可以接受手术的范围,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患者在手术后的原发肿瘤中发现已经没有存活的肿瘤细胞,这说明,癌症疫苗已经将肿瘤细胞全部杀灭。因此,PolyPEPI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免疫反应。用PolyPEPI疫苗进行的治疗和维持治疗是安全的,并初步证明了疫苗对MSSmCRC肿瘤具有早期临床活性的证据,能够有效的延缓肿瘤进展。

这项结果另研究人员非常振奋。研究人员说,治疗是安全并且耐受良好,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并且所有患者均产生了源自PolyPEPI的免疫反应。一次注射PolyPEPI会导致“前所未有的免疫学活性”,每位患者的T细胞靶向多达5种癌症蛋白,PolyPEPI与维持疗法配合使用时可以产生持久反应。

04

脑瘤

AV-GBM-1疫苗显著延长生存期

年4月8日,新型树突细胞疗法AV-GBM-1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研究显示此款新型疫苗对延长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期总体生存期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在接受AV-GBM-1治疗的50例可评估患者的15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6%,而对照组的例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的12个月和15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1%和48%。这表明,接受AV-GBM-1治疗的患者15个月的总生存率提高了28%,疗效格外显著。

AV-GBM-1是一种患者自体的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疫苗,旨在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寻找并消灭癌细胞这种树突细胞疫苗能够携带术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特定抗原信息,注射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激发起杀瘤活性。针对患者的自体疫苗虽然在逻辑上很复杂,但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能够与替莫唑胺和放射治疗同时进行;也可以从化疗和放疗中恢复后再注射AV-GBM-1疫苗。患者如果能够成功进行单科白细胞收集,则年龄在70岁以下都有资格参加研究。

这种疗法理论上适用于所有的实体肿瘤,因此除胶质母细胞瘤外,AivitaBiomedical公司还正在进行其他2种AV-GBM-1在其他肿瘤类型中的临床试验。一项开放性单臂Ib期试验正在评估AV-GBM-1联合PD-1抑制剂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试验的征募工作尚未开始(NCT)。

另一项正在招募卵巢癌患者的试验是一项双盲II期研究,目标纳入了99例患者(NCT)。该试验以2:1的比例将患者与AV-GBM-1或自体单核细胞作为对照。

05

肾癌

ilixadencel进军一线治疗

在近期举行的年ASCO临床免疫肿瘤学研讨会上,一款新型疫苗的数据让医学家们为之振奋。

ilixadencel(伊利沙定)中的活性成分是活化的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其实就是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树突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外被激活,能够产生大量有针对性的免疫刺激因子,制备成疫苗,直接注射在患者的肿瘤部位。疫苗在进入体内后相当于是免疫触发剂,可引发肿瘤部位炎症反应,进而破坏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同时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启动患者自身对肿瘤的免疫过程。

有效率翻倍,新型树突细胞疫苗ilixadencel进军肾癌一线治疗,截至年12月,88例患者中最终有70例患者可评估,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CR):11%vs4%。ilixadencel联合治疗组中有5名完全缓解者(11%),随访30-33个月时,他们全部还活着。而在仅接受舒尼替尼的对照组中,仅有一名完全缓解者(4%),但在41个月后死亡。

总生存率(OS):54%vs37%。ilixadencel联合治疗组的总生存率为54%,而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组为37%;客观缓解率(ORR):42%vs24%。ilixadencel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42%,而舒尼替尼组仅为24%,将近翻了一倍;反应持续时间(DOR):7.1个月vs2.9个月。ilixadencel持续中位反应时间为7.1个月,舒尼替尼仅为2.9个月,将近延长了3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8个月11.0个月。

可以看出,ilixadencel联合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完全缓解率,并且更加安全。这款新型的疫苗潜力无限,可用于治疗肝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等实体肿瘤,我们期待进一步的临床数据,希望这款疫苗能早日上市造福患者。

06

卵巢癌

两年生存率%!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小组则尝试采用氧化自体全肿瘤细胞裂解物(OCDC)形成的自体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研究人员抽取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筛选出合适的免疫细胞后将其培养成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能摄取感染性病原体、肿瘤细胞或其他“异己”物质,并将其摄取的碎片重新提供给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以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研究人员将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培育出的树突状细胞暴露在患者的肿瘤提取物中,并用干扰素γ激活细胞。最后将这些拥有肿瘤细胞“碎片”或标识的树突状细胞重新注射会患者体内,激活并增强患者体内的T细胞,引起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在那些对其重输回体内的树突状细胞有所应答的患者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达到了%!

07

头颈癌

疾病控制率90%!mRNA-疫苗曙光初现

mRNA-疫苗是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一款mRNA疫苗,使用一种新颖的基于基因的技术,通过将患者的正常细胞DNA序列与肿瘤的正常DNA序列进行比较,并确定肿瘤对DNA的特异性变化。通过与pembrolizumab(一种PD-1)结合使用,研究人员推测该疫苗可以引发免疫系统,使其对PD-1抑制剂的反应更加灵敏,并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年11月11日,Moderna公司公布了最新的代号为KEYNOTE-的临床试验数据,再次证实mRNA-联合Keytruda能够缩小多种晚期实体肿瘤病灶。

在10例HPV阴性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总缓解率为50%:2完全缓解和3部分缓解。同时,4名患者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0%。与单独使用PD-1抑制剂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8个月。即使与Keytruda/chemo组合(一线治疗的标准护理)相比,结果也令人满意,该组合产生的ORR为36%,mPFS为4.9个月。

08

胰腺癌

GVAX疫苗攻击“癌王”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几种旨在增强免疫系统对胰腺癌细胞反应的治疗疫苗,研究的主要靶点为MUC1,CEA,MESO等,这些疫苗单独或联合免疫药物进行使用。

目前在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正在进行一项联合或部联合PD-1阻断抗体(Nivolumab)和CD激动剂抗体(Urelumab)的GM-CSF分泌同种异体胰腺癌疫苗的随机研究,用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可手术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

年肿瘤疫苗重磅研究进展盘点

文中已的癌症疫苗,大部分目前都处于早期的临床试验阶段,想接受治疗只有通过申请临床试验入组,像Tedopi疫苗已经进入到三期临床试验,有望上市,我们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的有效数据。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树突细胞疫苗已经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一些早期肿瘤患者可以在手术后考虑使用疫苗联合放化疗辅助治疗,起到杀伤残余癌细胞,产生免疫记忆,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

中国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01

中国肿瘤疫苗的研究领域

重组疫苗载体肿瘤疫苗研究

徐南平介绍说,科技部成立科研攻关组,围绕临床救治与药物、育苗研发、病毒溯源传播、检测试剂与设备、动物模型构建5大方向,设立10个工作专班,以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为目标导向,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他指出,“我们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逐步深化对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规律的认识,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迅速筛选评价了氯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和一批中药方剂、中成药等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恢复期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人工肝治疗等疗法,建立了适合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建立形成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检测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灵敏度和便捷化;五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于3月16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治疗性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治疗性肿瘤疫苗是指将肿瘤抗原以多种形式导入患者体内,克服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于原性,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目的。

目前为止,FDA仅批准了一个治疗性肿瘤疫苗Provenge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但Provenge由于商业销售的失败,上市第二年销售额就走低。现该产品的原研企业Dendreon公司已被中国的三胞集团收购。

关于治疗性肿瘤疫苗,国内布局的企业相对少之又少。国外有部分研发进展相对不错的企业。

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肿瘤疫苗包括多肽疫苗,基因疫苗,重组病毒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多肽冲击的树突细胞疫苗等.肿瘤疫苗是应用其表达特异性的肿瘤抗原,来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进而杀伤,清除肿瘤细胞.研制一种肿瘤疫苗需先进行动物实验,再行Ⅲ期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肿瘤疫苗在多种肿瘤临床试验中的效果是可喜的.已有相当多的肿瘤疫苗试验在患者体内能检测出有意义的免疫应答,且患者通常对肿瘤疫苗有很好的耐受性.很多新的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一些Ⅲ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但由于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肿瘤疫苗治疗肿瘤仍然属于试验研究性质的.目前,更多新的有应用前景的肿瘤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人们人们正在期待出现更理想的结果。

02

中国癌症疫苗研究进展

HPV与宫颈癌疫苗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免疫治疗途径相继出现了预防性和治疗性HPV疫苗。迄今,已有3种预防性HPV疫苗得到批准并广泛使用,均显示出高效性和安全性,但无法消除已经存在的HPV感染;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也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活载体疫苗、多肽和蛋白质疫苗、核酸疫苗以及细胞疫苗等。这些疫苗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但仍处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实际应用有限。本文回顾了子宫颈癌HPV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总结各种疫苗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析疫苗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中国人研发原创型子宫颈癌HPV疫苗奠定基础。

子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居第4位的妇科恶性肿瘤,年我国约有10万例女性患病,约3万例患者死亡,而且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1]。目前的研究已明确,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约99.7%的子宫颈癌患者合并有HPV感染[2],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病的最主要原因,HPV16和18型是两种最常见的高危型HPV,分别占62.6%和15.7%[3]HPV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据估计,大多数性活跃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感染1种HPV型别,大多数子宫颈HPV感染在1年或2年内自行消退;但在某些个体中,持续性感染可能导致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是癌变[4]。HPV的基因组编码6种早期调节蛋白(即E1、E2、E4、E5、E6和E7)和2种晚期结构蛋白(即L1和L2)。早期调节蛋白调控HPVDNA的复制、转录以及恶性转化,而晚期结构蛋白编码HPV衣壳蛋白。

目前,HPV感染相关的子宫颈癌及其他疾病的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预防性和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预防性疫苗仍存在缺陷,治疗性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旨在对子宫颈癌HPV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以及研发中国人原创型子宫颈癌HPV疫苗奠定基础。

胰腺癌疫苗研究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仅80%的患者可根治切除,51%的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手术切除率很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3~4个月,5年生存率则通常在4.4%左右.胰腺癌的化疗和放疗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胰腺癌肿瘤疫苗的研究在实验室和临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

肿瘤疫苗通过激发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攻击肿瘤细胞,克服肿瘤产物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免疫原性,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消灭肿瘤。肺癌疫苗作为一种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近年来成为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许多蛋白、多肽、载体疫苗和微载体疫苗已进入临床前期或临床研究阶段。根据疫苗的来源不同,肿瘤疫苗可分活疫苗、灭活疫苗、修饰或改变的瘤细胞及亚细胞成分疫苗四种。根据疫苗作用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特异性肿瘤疫苗和通用肿瘤疫苗。

目前临床应用的肺癌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肿瘤细胞型疫苗

肿瘤细胞型疫苗来源于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或其粗提取物,但其存在免疫原性弱、有致瘤性等缺点。降低、消除肿瘤细胞致瘤性、尽量保存其抗原性是研究的重点。冻干水化型脂质体可作为佐剂,协助抗原活化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将肿瘤细胞与激活b细胞融合,可有效诱发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融合,既能提供有效的抗原,又能获得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信号,可更有效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均显示,其抗肿瘤效应显著。

抗肿瘤抗原型疫苗

将特异性抗原注入肿瘤部位,诱导抗体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的产生,攻击肿瘤细胞。

⑴增强taa

抗原递呈功能的缺陷及共刺激信号分子的缺失是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主要原因。cd28-b7是最主要的共刺激信号系统之一,不表达cd28-b7的肿瘤细胞可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选择性打开cd28-b7共刺激信号通路的肿瘤疫苗,使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效应具有扩展性和靶向性。

⑵转基因疫苗

导入某些细胞因子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可刺激免疫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提高抗瘤能力,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03

中国肿瘤疫苗市场应用分析

国内肿瘤疫苗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癌症疫苗正在成为全世界研发的热点.通过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癌症疫苗相关专利分析,结合公开的数据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癌症疫苗相关技术逐渐成熟,研发期待新突破;癌症疫苗需求旺盛,市场持续扩张;美国仍将领跑癌症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我国癌症疫苗市场需求量大,研发工作尚不能满足需求,大力推进重点癌症疫苗研发和产业化,是我国癌症疫苗研究的重要目标。

年肿瘤疫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预测

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肿瘤疫苗市场研究与未来预测报告(版)》显示:肿瘤疫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肿瘤免疫疗法的重要组成,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将肿瘤疫苗分为以下两大类:1)预防性肿瘤疫苗,旨在预防健康人群中肿瘤的发展;2)治疗性肿瘤疫苗,旨在通过加强人体对肿瘤的天然免疫反应来治疗现有的肿瘤。

目前,美国上市的产品有两种类型的预防性肿瘤疫苗可用,分别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治疗性疫苗只有一种,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是Dendreon公司(现隶属于三胞集团)的Sipuleucel-T(商品名称:Provenge)。

目前中国在研肿瘤疫苗项目共计47个,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欧洲。年7月三胞集团以8.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拥有全球唯一肿瘤疫苗细胞治疗产品的企业Dendreon,将极大推动国内治疗性肿瘤疫苗市场的发展。此外,包括海欣股份和西比曼生物在内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一定的临床进展。同时,国外公司也通过合作在中国进行临床和商业化,这对整个行业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中国肿瘤疫苗标的

01

康尔诺生物

自体肿瘤疫苗是康尔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我国首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性自体肿瘤疫苗,按照我国临床医疗技术分类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自体肿瘤疫苗是指利用从肿瘤患者组织中提取结合针对每个病人特异的肿瘤抗原蛋白复合物制备的自体组织免疫激活素。自体组织免疫激活素能够刺激机体发生只针对肿瘤抗原的特异免疫反应,产生具有肿瘤特异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内循环能够识别和杀死携带有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达到防治肿瘤复发。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治疗机理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热休克蛋白gp96个体化治疗肿瘤疫苗:是从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特异性的肿瘤抗原蛋白复合物(热休克蛋白gp96-多肽复合物),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回输到患者体内,通过抗原交叉呈递激发患者体内针对特有的肿瘤细胞抗原(包括休眠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包括激活肿瘤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进而杀伤并清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包括休眠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由于休眠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gp96自体免疫治疗可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适应症

本产品可应用于肝癌、消化道肿瘤、神经胶质瘤、胰腺癌、食管癌、肺癌、肾癌等多种肿瘤患者,可单独应用gp96-复合物疫苗,也可与医生采用的其它肿瘤治疗方法联用,达到推迟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见下表)。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治疗程序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使用方法

患者在手术后接受gp96治疗,每周注射一次,25μg/次(1安瓿瓶),共6-10次(根据蛋白提取量而定)。用1ml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上臂或大腿皮下注射。可单独进行gp96治疗(早期或对放、化疗强烈反感及不耐受的患者),也可联合放、化疗使用。

不良反应

国外数十家临床机构证实该技术安全,国内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国内临床的安全性,仅个别人发生不良反应,且均为轻微不良反应,如:低热、乏力、注射部位反应,或有轻微类似感冒症状(头疼、鼻塞、发热)等,均无需使用药物,可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

务必手术前与医生联系,在手术过程中留取肿瘤组织。组织短期储存在4℃冰箱中,长期储存需在-20℃冰箱中。肿瘤组织最好1g以上。

02

格源致善

新抗原Neoantigen

癌症是全球首要疾病的死亡原因,并且癌症治疗发展历程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疗法治疗,都是使用非特异性机制去除或杀死癌细胞。年来,癌症治疗方法的重点是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特别是,年两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开创了一类新的免疫疗法,称为检查点抑制剂。检查点抑制剂是通过解除癌细胞释放的抑制免疫反应的信号,从而允许免疫系统重新启动并攻击这些癌细胞。

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证明在具有较高突变负荷的癌种中具有特别突出的功效,如黑素瘤和肺癌。然而,即使在这些肿瘤类型中,也有相当多数患者对检查点抑制剂没有反应。此外,有许多类型的肿瘤具有较低的突变率,其中检查点抑制剂都尚未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不论患者是身处在检查点反应还是无反应的癌种中,新抗原靶向疗法都可以精确地改善免疫系统的功效。

癌症指纹

基因突变是癌症的标志,由这些突变编码的突变蛋白可导致异常功能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增殖。这些相同的突变蛋白也可以被加工成称为肽的较短片段,并作为免疫信号呈现在癌细胞表面,称为新抗原。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这些新抗原是外来的,正如它可以识别来自细菌或病毒的外来肽一样。

来自每个患者的肿瘤的基因突变通常对于患者来说是独特的,就像我们人类的指纹一样构成了突变指纹。在格源致善,我们致力于了解每位患者肿瘤的独特突变指纹,确定这些突变如何产生重要的新抗原免疫靶点,并开发针对每种突变和患者特异性的新抗原靶向疗法。

03

中生康元

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立于年,是注册于北京中关村园区的一家从事新一代个体化DC肿瘤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由资深欧美海归专家团队创建和领导,“同创伟业”、“华创资本”、“首科开阳”等一线基金战略投资;集产学研于一体,在中国北京、美国费城、挪威奥斯陆建有研发基地和生产中心;拥有国际顶尖科学顾问团队,包括年诺贝尔奖得主SidneyAltman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前药学系主任EugeneSilinsky教授等。公司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在中国和美国的临床试验,包括针对中晚期恶性脑肿瘤、肠癌、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的个体化DC疫苗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技术平台

肿瘤新抗原预测平台

作为肿瘤免疫疗法四大板块之一的治疗性肿瘤疫苗在近几年不断取得临床突破,基于肿瘤新抗原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是其中最有希望和最活跃的方向,但肿瘤新抗原预测效率和准确性低下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挪威OncoImmunity公司开发的基于机器学习的肿瘤新抗原生信预测系统对白种人的新抗原预测准确性能达到60%,于今年3月成为全球首家获得CE-IVD认证的人工智能新抗原预测技术临床应用公司。中生康元作为OncoImmunity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利用OncoImmunity在人工智能和肿瘤新抗原预测算法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发基于黄种人的肿瘤新抗原预测系统Neopredictor。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Neopredictor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体外模拟肿瘤新抗原呈递过程,从影响新抗原免疫原性的多个因素对新抗原多肽进行合理评估,快速、高效、高可信度预测肿瘤新抗原,提高肿瘤新抗原疫苗精准靶向性,最终得到可应用于临床的高可信度肿瘤新抗原多肽。Neopredictor的开发大大缩短个性化疫苗开发和应用周期,让基于肿瘤新抗原疫苗的临床应用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肿瘤新抗原验证平台

中生康元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新抗原免疫学功能鉴定平台,利用可以大幅增加MHC抗原呈递效率的溶血素基因片段和Gateway克隆技术,将多达10个候选肿瘤新抗原编码序列整合到特殊质粒系统中,通过转化抗原呈递细胞,表达肿瘤新抗原,刺激杀伤性T细胞,通过采用ELISA方法检测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采用Elispot检测T细胞中IFN-γ的分泌,实现对候选肿瘤新抗原的免疫学功能验证。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NeoValidor和Neopredictor结合,形成完整的肿瘤新抗原发现/验证平台,使得中生康元能够快速确定出T细胞真实识别的肿瘤新抗原,实现肿瘤新抗原快速、高效、高可信度的筛选,提高基于肿瘤新抗原疫苗的临床治疗的成功机率。

研发管线

个体化自体DC细胞制剂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通用性自体DC细胞制剂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临床研究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04

五康新兴

五康新兴介绍

北京五康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及蛋白质发酵纯化等技术平台,在免疫细胞培养、肿瘤相关抗原、新型肿瘤疫苗、抗体制备及免疫细胞活性检测等技术与产品方面具有核心技术;公司致力于肿瘤细胞生物治疗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公司以博硕士为主的高素质研发团队为核心,聘请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士、解放军医院生物治疗专家、医院资深临床医生做为科学与技术外部支持,把握国内外细胞免疫治疗研究技术发展的前沿,开发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应用技术和相关产品,为人类预防、治疗乃至战胜癌症做出贡献。

公司多年来与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医院、解放军医院、医院、医院等单位在产品与技术研发、临床实验与临床应用方面合作密切,在癌症诊断、预防、治疗产品与技术方面有系统布局,新产品将不断推出。

公司本着“专注严谨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技术护航健康”为服务理念,以“为人类战胜癌症打造利器”为公司使命,以“让五康生物的产品为癌症患者延长生命”为目标,完美体现公司价值。

五康特色技术

NK细胞培养技术

五康公司掌握NK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培养基核心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技术,国内也只有少数医疗机构在使用,产品多数来自国外,国内很少厂家开发成功,目前,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日美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NK细胞免疫疗法,美国和欧盟国家已经通过FDA批准,现在日本、美国欧盟国家及在NK细胞的体外扩增和活性化技术及治疗效果方面比国内CIK更先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更强;五康公司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试剂盒采用独家特色配方,扩增后的有效细胞的纯度在80%以上,最高超过95%,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综合指标处于市场先进水平。

NK细胞是自然杀伤性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机体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能广泛识别、迅速溶解、杀伤、摧毁癌细胞,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元凶——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肿瘤是一种全身综合性疾病,而NK细胞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对人体防癌杀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NK细胞可用于多种癌症,尤其对血液肿瘤、肺癌、淋巴瘤、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血液旺盛且血管密集的癌症效果更好。同时,活化的NK可发挥调节免疫作用,NK疗法目前应用于非特异性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清除体内坏死细胞及脂肪垃圾、抗衰老等。

第三方检测结果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NK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

基于IFN-γ检测的NK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之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而且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NK细胞的体外扩增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可作为一种NK细胞体外扩增效果的预测指标,也可作为亚健康人群NK免疫细胞功能判断指标。

DC细胞负载通用肿瘤抗原库

公司在研费制备一系列的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相关的表位抗原的嵌合体,同时对这些分子进行修饰,使其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改造后的分子既可以激活体液免疫系统又可以激活细胞免疫系统,从而提高肿瘤的杀伤效率。

肿瘤治疗性疫苗(发明专利)

两个发明专利的主要内容涉及治疗性肿瘤疫苗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资料来源:来自公开信息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VEGF表位疫苗,通过疫苗免疫,让肿瘤患者自身产生针对VEGF的中和性抗体,中和掉肿瘤患者体内的VEGF,最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达到比抗体药物更好却更低廉的肿瘤治疗效果。

05

泛恩生物

广州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哈佛大学归国学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获得者与生物医药风险投资方共同创立,拥有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国际领先技术。

公司以攻克癌症为己任,旨在提供高效的肿瘤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公司在广州科学城拥有0平米的免疫治疗研发实验室,公司以攻克癌症病魔为己任,旨在为肿瘤患者和医生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公司主要从事免疫治疗技术、免疫治疗相关药物开发。公司医院为基地,开展TCR-T、CAR-T、肿瘤疫苗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个体化免疫诊断、个体化精准联合治疗和快速疗效评估等技术,为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公司第一个细胞治疗产品(新药)已经研发完成,已经在医院申请临床研究并已经获得立项。预计将在年10月开展临床研究。公司第二个产品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整理数据。公司目前在研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或者技术超过20项。

同时,公司为有志之士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有竞争力的薪酬,期待有志之士的加入,共创未来。

新药研发

开展TCR-T、CAR-T、肿瘤疫苗与免疫节点调控等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

拥有国际领先的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和团队,结合个体化免疫诊断和快速疗效评估等技术,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获得最大治疗效果。

免疫诊断

系统评估肿瘤患者的全身免疫状况,检测肿瘤局部的免疫细胞组成,进行免疫评分,为患者的免疫治疗用药提供指导。

在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期间进行快速的疗效评估,区分超进展与假性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投资与风险

01

疫苗行业值不值得投资

疫苗行业规模

年甲流疫情的全球肆虐,不仅使疫苗需求急剧上升,也逐渐开启了国内的疫苗市场,疫苗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中信证券统计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10%,显著高于医药市场,中国疫苗市场规模6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39%,占医药市场比例仅0.73%。赛诺菲-巴斯德预计,年全球疫苗市场将达到亿欧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流感疫苗;雷曼兄弟公司预测,全球疫苗销售额将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整个制药行业年增长4.4%的预期值。目前,我国为世界第三大疫苗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但我国疫苗行业拥有企业逾40家,行业集中度很弱。

未来行业增长

疫苗行业的增长预期来自新医改、计划内疫苗扩容、国家疫苗储备、总量增长等因素。新医改方案的诞生,旨在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人们少生病,也就是预防为主。以预防为导向的新医改,必然给疫苗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市场。经初步估算,年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达到亿元人民币,而年则将达到个亿。即便按照总额的增长幅度计算,疫苗市场的扩容将达到30%以上。

行业门槛

较高的行业门槛,有助于降低竞争程度,保护现有企业的利益,生物医药行业存在很高的行业门槛。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部门、医药院校、专业研究所和生产企业。也涉及到基础、临床、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及使用各个环节。

国家政策的倾斜,也会造成一些进入门槛。例如来自卫生部的信息表示,目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暂不考虑使用国外进口产品,出于质量管控和全球疫苗产能的配置两方面考虑,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必须自给自足,受制于国家政策,海外厂商更愿意与国内疫苗商合作。国外药企直接进入国内竞争操作上有障碍,而国家政策正是为了帮助国内疫苗企业成长。

投资回报及退出

年中国股市,有一组甲流概念股,随着甲流肆虐全球,甲流概念个股的股价扶摇直上。甲流蔓延,阻击甲流最好的武器当属H1N1流感疫苗,生产H1N1流感疫苗的企业加紧生产,对市场缺口仍显力不从心。对甲流概念股的追捧,显现出普通投资者对甲流疫苗生产企业的看好,甲流概念股如华兰生物的走俏,让投资甲流疫苗企业的投资者尝到了甜头。抛开甲流疫情带来的额外价值,疫苗企业的毛利状况,是支撑其股价上涨的基本因素。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看看疫苗类企业的基本状况。

疫苗生产企业,有着70%以上的毛利率,为什么该行业能保持如此高的毛利水平?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和疫苗企业之前巨大的研发投入、超长的周期有关系。高毛利意味着高回报,其股价和平均市盈率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也就不奇怪了。疫苗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势必带来更多的上市、并购的机会。

02

投资疫苗行业有哪些风险

行业波动

案例:科兴生物,甲流造就的龙头企业

疫情大小年。所有医药产品,都会受到疫情波动的影响。年因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球蔓延的影响,我国政府决定对甲流疫苗进行收储,年9月8日,华兰生物和北京科兴的首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批签发程序,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书,两公司首次获批签发的甲流疫苗数量共计39.78万人份。第一轮H1N1疫苗收储规模为万剂,金额不低于2.6亿元,预计总的收储数量将达到1.3亿剂,10余家生产企业会直接收益。然而,年甲流疫情带来的效益增长并不会一直持续,要保证疫苗企业利润稳定持续的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丰富产品线,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能够一定程度上抹平由于疫情波动而造成的未来收益巨幅波动的风险。

周期长、投入大

案例:云南沃森,高风险、高收益的阐释

作为有可能成为中国创业板上市的第一家疫苗企业,云南沃森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1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