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图谱学习26视丘下部弥漫性大



视丘下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图释

图1.MRI示蝶鞍不大,鞍底无下陷,垂体、垂体柄及下丘脑见异常信号,T1WI、T2WI均呈等信号,累及视交叉,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处为肿瘤)。

图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无包膜,瘤细胞弥漫性生长,HE,低倍放。

图3.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核较大,核膜清楚,1~3个清楚的核仁,染色质粗大,核分裂象易见,HE,中倍放大。

图4.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80%,细胞核阳性,SP法,中倍放大。

图5.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20,细胞膜阳性,SP法,中倍放大。

图6.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10,细胞膜阳性,SP法,中倍放大。

1简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对少见,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其中98%为B细胞起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其最常见类型,该病一般以中老年人多见,大多发生于幕上,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国际上根据基因表达谱和免疫组织化学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本例CD10+,故分型属于GCB型。研究报道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为非GCB型。本例为发生于视丘下部的DLBCL,但分型为GCB型,比较少见。

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一种起源于腺垂体实质细胞的良性肿瘤,女性患者居多。组织学上弥漫型是最常见的亚型,需要与DLBCL鉴别,此亚型肿瘤细胞排列紧密成大片,核圆深染,胞质较清亮,表达内分泌抗体突触素、嗜铬粒素A等,而DLBCL为阴性,故可鉴别。(2)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主要见于妊娠晚期或刚分娩后的妇女,很少发生于男性,镜下可见多形性淋巴浆细胞浸润伴垂体前叶细胞的破坏,少数形成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为多克隆性增殖,DLBCL为单克隆增殖,很少见到浆细胞。(3)生殖细胞瘤:镜下可见肿瘤由大量大而一致的瘤细胞构成,细胞呈圆、卵圆或多角形,核大而圆,核仁清楚,核分裂象易见,胞质透明或空泡样,富含糖原,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且不被淀粉酶消化。形态学上与大细胞淋巴瘤相混淆,但生殖细胞瘤表达Oct3/4、胎盘碱性磷酸酶、CD,可用于鉴别诊断。

2病理特点

DLBCL的病理特征如下:(1)大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模式,肿瘤细胞特征性分布于血管周隙,但只有在肿瘤周围或肿瘤细胞分散的区域才能更好地识别这种特征。(2)细胞形态与中心母细胞相似。(3)肿瘤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及星形细胞混杂,有时可能有大片坏死或泡沫样组织细胞,尤见于使用过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结合本例的镜下表现,肿瘤弥漫侵袭性生长,与中心母细胞相似,细胞体积较大,核较大,核仁明显,未见到明确的集中血管分布特征,未见混杂细胞。

(原作者:袁和培王银萍曲丽梅,等;本网摘编)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