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2016年呼伦贝尔市最美乡村校长
为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施意见》精神,今年,市委宣传部、教育局、人社局、总工会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校长评选活动。按照评选的通知要求,各旗市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自下而上,进行了认真组织、推荐、上报。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初评委员会,就各地区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了初评,在此基础上,经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授予王玉杰等10人“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授予马波等6人“最美乡村校长”荣誉称号,授予王云义等20人“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周荣生等5人“最美乡村校长提名奖”,提名奖获得者享受呼伦贝尔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待遇。最美乡村教师、校长评选,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具体体现,是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直接举措。希望各旗市区大力宣传最美乡村教师、校长的感人事迹,在当地教育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广大乡村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奋发向上,创造新业绩,推动乡村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继续弘扬常年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展现广大乡村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风采和乡村教育的风貌,鼓励和带动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农村、安心从教,推动全市乡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年呼伦贝尔市最美乡村校长
阿荣旗兴安学校校长李振宇
李振宇,男,汉族,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阿荣旗兴安学校校长。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期盼是他最大的坚守:从教26年,从最早带着学生用砖砌炉子,到山上捡拾柴禾,到现在稳定队伍、提升质量、改善条件、提高学校知名度,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到现在霜染鬓发,就为了他心中的那份执著,多次放弃了调转的机会,一直在最偏远的山村任教师,默默耕耘在全旗最简陋的讲台上,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带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让学校教学成绩远近闻名……他不知疲倦,辛苦而快乐地工作着。正是千万个像李振宇这样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成就了我市农村的“大教育”。
额尔古纳市苏沁学校校长马波
马波,男,回族,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额尔古纳市苏沁学校校长。作为校长,马波信奉用大爱做小事,要沉得下去,浮得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事无巨细,都要躬亲”。为改善学校破旧的教学环境,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带领师生,起早贪黑,进行亮化美化硬化文化建设,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以至于本就不强壮的身体,变得只剩了斤。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多采,出版的校本教材《空竹技法》,深受学生喜爱。马校长以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履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诠释着无悔的青春。
鄂温克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
梅花,女,鄂温克族,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鄂温克旗伊敏中心校校长。从工作起就在艰苦的嘎查教学点工作,再到北辉中心校、伊敏苏木中心校。梅花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作为一名鄂温克族牧民的女儿,她深知偏远地区牧民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她默默发誓“无论条件有多苦,我也要坚持到底,为牧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弹指一挥间,扎根基层已有20多个春秋。在工作中她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教育的执著,以及刻苦的钻研精神,得到了同事的赞许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年梅花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年代表鄂温克民族,代表教育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她就像蒲公英一样把爱和知识的种子播洒在广袤的鄂温克草原上。
莫旗库如奇中心校校长鄂春艳
鄂春艳,女,达斡尔族,年5月生,中共党员,莫旗库如奇中心校校长。鄂春艳坚持以校为家,率先垂范,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工作历程。她被大家称为“女汉子”,亲自带领师生植树种草,改善环境,以身率行的做法感召着学校师生,凝聚了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学校的每一个版图,每一处角落都凝聚着鄂校长的付出。她带领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课改理论,探索适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学校拥有存书达上万册的一体化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等16个功能室。因建设成果显著、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成绩突出,顺利通过自治区标准化学校验收,受到了旗、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牙克石市绰河源小学校长陈磊
陈磊,女,汉族,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牙克石绰河源小学校长。陈磊是一位具有深厚的底蕴、理念先进、策略机智、专业素质精湛的学者型校长。她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积累、完善、提炼,形成了“一树立、两构建、三提升”的办学思想体系。引领开发了阅读积累、国学、艺术、京剧和语文主题学习等校本课程,并在队伍建设中,大力开展教师的“三环路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设计、创意、布局到建设施工……凝聚了她太多的智慧和心血。从教36年,担任校长20余年。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发展迅速,由一所普通乡镇学校跻身于地区先进学校行列。学校及她本人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牙克石市等各级表彰奖励。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三合小学校长杜喜宝
杜喜宝,男,汉族,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三合小学校长。上任初期从危房改造做起,克服困难,节约开支,身先士卒,带领老师课余时间参与到志愿劳动者队伍中,学校旧貌换新颜,生源也大幅增加。之后连续几年,修葺护坡,新建教学楼,铺设草坪等,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有了大幅改善。在学校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难题时,杜校长及爱人更是舍小家、顾大家,慷慨解囊,解学校燃眉之急。杜校长格外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领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理念,组织外出学习,将名校经验引入本校,并进行实践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成绩逐年提升。正是这样最普通的村级小学校长,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坚强、敬业、清廉、务实的本色,,在农村最基层一干就是34年,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
年呼伦贝尔市最美乡村教师简要事迹阿荣旗得力其尔小学刘玉峰
刘玉峰的教学生涯从阿荣旗最偏远的杜代沟村小学开始,从没有通电、简陋的草房里起步,从孩子们好奇的眼光中延伸……激情洋溢的课堂总能带给山村孩子们新鲜奇特的感觉。在不幸患上胸腺肿瘤住院期间,他收获了大量来自同事,尤其是学生的牵挂和问候,鼓舞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病情稍有好转后他就拖着病体重返课堂。34年来,他用学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用父爱哺育孩子们成长,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他从满头青丝走到两鬓斑白,无怨无悔。
陈旗巴彦哈达学校柴丽芬
柴丽芬坚信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她一直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用无限的爱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针对父母离异、生活拮据、行为习惯散漫的学生,柴老师如同母亲般呵护、教育、引导他,毕业典礼上这个学生第一个放声大哭。这些用爱感化并创造奇迹的例子举不胜举,柴老师用自己真诚的心灵去拥抱学生的世界,用一腔真情滋润孩子们茁壮成长,也收获了学生们沉甸甸的感激。
额尔古纳市三河中学王玉杰
因为儿时的梦想深深根植在心中,王玉杰26年前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尽管当时三河马场五队小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她没有退缩。无数次的家访,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打开了家长与学生的心扉,她把知识与爱洒进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她把每一节课都讲成精雕细琢的示范课,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优异,当地百姓由衷的敬佩王老师。每当走出五队在城市一线发展的孩子们回来看她,那一刻是她最大的幸福。
鄂伦春旗甘河中学赵会迁
赵老师身上有一股子“闯”劲,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她始终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作为班主任,29年来,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工作中,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教师。乡村的三尺讲台就是赵会迁的舞台,她把她的爱、智慧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乡村学生,献给这片贫瘠、闭塞,但又充满希望的土壤。
鄂温克旗锡尼河学校附属幼儿园阿拉塔
随着撤乡并镇,阿拉塔任教的学校换了好几个。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每周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近80公里路程的情况,阿拉塔说服了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放弃了自身专业,和自己一起办起了幼儿园。从最早改造家里的仓库作为幼儿园活动室,到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幼儿园园舍,阿拉塔把女儿勤工俭学的“家底”和自己的工资都被投入到这所小小的学校。正是父女两人坚韧的毅力和辛苦的付出,加上政府投入和牧民的帮助,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和旗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从阿老师到阿爷爷,阿拉塔把一辈子的教育时光都留给了锡尼河东苏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根河市牛耳河小学宫玉芬
牛耳河学校坐落在金河镇最偏远的林场,全校只有10多名学生,条件艰苦,宫玉芬在此默默地工作了34年。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宫老师不但经常自掏腰包给学生们买书,还把自己儿子最喜爱的图书拿到班里给学生们阅读。她的努力是值得的,学生优异的成绩给了她最好的回报。宫玉芬把青春和信念留在了牛耳河学校,实现她“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轻风”的夙愿,她用责任、勤奋、执着书写着自己完美的人生。
莫旗哈达阳镇中心校杨春霞
尽管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杨春霞始终将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很多,有许多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用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把自己全身心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年她所带的班级考了全旗第四的成绩,这是农村学校前所未有的成绩,而她所教的语文学科也排了全旗第一。杨春霞也先后获得旗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年获得旗“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新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小学冬月
冬月扎根牧区,30年如一日,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陈老师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面对腿有残疾、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冬月想尽各种办法鼓励他、引导他,并带领全班孩子接纳这个特殊的学生。有一天冬月惊讶地发现这个小朋友在课堂上也举高了小手,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老师”,那一刻全班都兴奋起来。冬月老师用“无怨无悔”、“辛勤耕耘”演绎着成长的每一个坚实步伐。
牙克石市乌尔其汉第一中小学魏国红
魏国红以校为家,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儿子高三那年,为了不耽误学生,她周六、日往返牙克石和乌尔其汉之间,从没耽误学生一节课。父亲病危时,由于牵挂她的学生,她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为她的终身遗憾。工作30年,她觉得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学业有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突出,年37人当中考入重点高中24人。
扎兰屯市洼堤民族学校高明凤
高明凤的教学生涯是在比村级小学还要小的“下伸点儿”校起步的:两间破土房,用树棍固定的窗户残缺不全,四张书桌凌乱地摆放在角落里,每天从家中到学校往返就要花费近三个小时,正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民族教育的坚定信心,她陪伴村校的孩子们走过了一个个冬夏。高老师所教学科的成绩在扎兰屯市乡镇各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所带班级的学生也多次在盟市级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