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组织肿瘤免疫细胞化学
上皮组织肿瘤免疫细胞化学
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病理组织学上具有上皮特点的高分化肿瘤,一般不需要免疫标记便可明确其上皮性质。但对本质上为上皮组织来源而病理组织学上为低分化的肿瘤,仅靠病理组织学特点有时难以明确其起源,此时即有必要进行免疫标记。这1问题的解决包括以下3方面的含义:1是明确一个低分化肿瘤(不论原产生或转移性)究竟是不是上皮组织来源;2是如果是上此组织来源的肿瘤,空间是来自甚么器官,尤其是对转移性者;3是有些肿瘤虽然不是上皮组织来源,但由于它们能表达上皮性肿瘤的某些标记物,因此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本节 也作扼要介绍。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得到具有良好特异性的上皮组织肿瘤标记物是关键的环。简言之,这类良好的特异性应当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1是有的标记物能够成功地辨别上皮组织(肿瘤)与其它组织,换言之,它们具有上皮组织特异性这1共性作用;2是有的标记物能成功地辨认某一器官的上皮组织,构成了器官特异性免疫标记物。目前,对明确上皮组织起源这1目的而言,角蛋白仍是最可靠的标记物,较其它中间丝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出于在肿瘤病理学诊断中实际运用的目的,本节 将重点介绍角蛋白在上皮组织肿瘤免疫细胞化学诊断中的有关问题,对某些器官特异性标记物和近些年报导的新的上皮组织肿瘤标记物也作扼要介绍。
1、角蛋白
关于角蛋白(Keratin)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本节 不作详述。考虑到临床病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只作扼要介绍。角蛋白是位于细胞内的多基因编码的非水溶性纤维性多肽,它存在于每种上皮细胞当中。到目前,已知人类上皮组织含有19(或更多)角蛋白份子,其中角蛋白I与最轻者(67kD)相对应。而角蛋白19与最轻者(40KD)相对应。其中亚型2~10被任何上皮所表达,但取决于细胞类型、胚胎发育阶段、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而最小份子的角蛋白(40kD)是单层上皮的特点,并且是在胚胎时期首先出现的,在肿瘤性上皮细胞中则常常出现。大分子量角蛋白可能是从简单的低分子量角蛋白进化而来。根据角蛋白的等电点、酸碱性及分子量大小,又可分为A(acidic)和B(basic)两大亚族。
(1)角蛋白抗体及其在肿瘤病理学中的运用
针对角蛋白家族不同成员的多克隆抗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很多商品化的抗血清对大分子角蛋白尤其敏感,因此在外科病理学中的诊断价值遭到限制。相反,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较多克隆者,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有许多优点,并且现在已可获得商品化的单一或混合抗体。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大体上可分为两组:一是广反应组(broadlyreac-tivegroup),它能辨认角蛋白家族中许多成员所共有的表位;另外一是选择组,它仅辨认少数角蛋白成员乃至某一种角蛋白。其中,辨认小分子量角蛋白18和19的单克隆抗体在病理诊断中最为有用。
1.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这组单克隆抗体对辨认上皮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具有高的敏感和特异性。这些抗体包括AE1,AE3,CAM—ll,UCD/PR10.11c和KA4。这些单克隆抗体可以优先辨认存在于A和B亚族中的小分子量角蛋白的表位。其中,AE1在不同的固定和染色条件下对角蛋白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和广泛的特异性。因此,特别合适用于辨别分化差的癌和非上皮性肿瘤。而CAM-5.2对辨认神经内分泌癌优于AE1,这是由于CAM—5.2,UCD/PR10.11和35BH11以其各自理想浓度混合便可。另外,目前已有针对小分子量角蛋白的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可供选择(MAK—6和AE1/AE3)。这些试剂对鉴别上皮组织肿瘤具有广特异性和很高的敏感性。①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正常组织的染色。用上述抗体在多数正常的上皮细胞可以获得很强的染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AE1和KA4对皮肤和附件上皮、非角化性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如胃肠道等)、泌尿系上皮、分泌性腺体的管道、间皮、乳腺和胸腺上皮可以有很强的染色,但不染正常的肝细胞、唾液腺和胰腺腺泡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这些细胞优先表达角蛋白18,不能被AE1和KA4所辨认。相反,CAM—5.2则能辨认角蛋白18,可染肝细胞,腺泡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但不能染正常的表皮细胞。而AE3单抗不论在冰冻切片,还是在酒精固定、石蜡包埋的切片上,都可以染所有正常的上皮细胞,但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阳性比例下落。因此,AE3可望成为辨认所有角蛋白作为上皮组织起源的通用探针。②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染色。如前所述,虽然AE1和KA4对正常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阴性染色结果,但很多肝细胞肝癌和肾癌却可微弱或局灶性表达它们辨认的表位,这可能是肿瘤转化进程中抗原改变而至。角蛋白类型的变异表达在非肿瘤性病变的肝细胞中亦可出现。已证明,Mallory小体即是由在正常肝细胞所不能测出的角蛋白所组成,AE1和KA4对可将其染为阳性。
应当指出的是,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与上皮组织肿瘤不起反应,但在上皮样赘瘤和滑膜赘瘤例外。另一个中胚层来源的肿瘤即间皮瘤,仅约有1%的病例可表达上皮特点。
2.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诊断中的运用
(1)未分化癌。使用上述抗体可以成功辨别未分化癌与大细胞淋巴瘤和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此时,最好同时使用黑色素瘤和白细胞标记物以避免阴性结果。同时,为了到达对未分化肿瘤精确诊断的目的,最好使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包括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LCA)、S—和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HMB—45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值得指出的是,约有10%的大细胞淋巴瘤会因福尔马林固定而不能染出LCA,尤其是固定时间太长时,这在运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诊断时应当斟酌。
(2)腺癌。所有腺癌,不论其细胞起源如何,都可表达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易于测出角蛋白。因此,上述抗体乃至可作为辨认某些腺癌微转移灶,在正常时不含角蛋白的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和骨髓中,乃至易于辨认出单个转移性肿瘤细胞。
(3)胸腺瘤。当活检标本很小时,鉴别发生于纵膈的胸腺瘤和淋巴瘤有时相当困难。这种情况下,使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明确肿瘤细胞的上皮性质。在胸腺瘤,即便是淋巴细胞为主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亦可揭露均匀分布于肿瘤之中的大量含有角蛋白的细胞。相反,累及胸腺的淋巴瘤为阴性结果,但偶可发现残余的胸腺组织灶。
(4)生殖细胞肿瘤。所有生殖细胞肿瘤,除精原细胞瘤外,均表达角蛋白。因此,在病理工作中遇到难以鉴别的间变性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时,使用广反应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是有帮助的。因在胚胎性癌,总会有些肿瘤细胞表达角蛋白。在典型的精原细胞瘤,有时虽然可看到含有角蛋白的滋养层型细胞,但这类机会是很偶然的。
(5)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常见于皮肤,但在很多其它上皮组织器官亦可见到。梭形细胞癌组织像与梭形细胞黑色素瘤或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等有时是难以辨别的,是皮肤活检鉴别诊断中常常碰到的问题。使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隆抗体能够解决这1问题,特别联合使用其它抗体,如S等,更加可靠。固然,由于上皮细胞向间叶样细胞表型的转移可能伴随角蛋白表达的下落或消失、导致某些梭形细胞癌仅可局灶性表达角蛋白,乃至有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不能检测出来。因此,遇到难以诊断的皮下梭形细胞肿瘤时,当角蛋白阴性、S与波形蛋白阳性时,宜诊断为黑色素瘤;而只有角蛋白阳性时,才可诊断为梭形细胞癌;当角蛋白和S均阴性、而波形蛋白阳性时,诊断为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6)滑膜赘瘤和上皮样赘瘤。一般认为,这两种肿瘤乃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但能表达角蛋白。这1特点在与具有类似形态的其它肿瘤鉴别诊断中很有帮助。单相性滑膜赘瘤常需与纤维赘瘤、恶性神经鞘瘤及其它一些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而单相性滑膜赘瘤经常有广反应性角蛋白的局灶性阳性表达,其它肿瘤则为阴性表达。上皮样赘瘤有时可误诊为透明细胞赘瘤、横纹肌赘瘤、乃至炎性肉芽肿。上皮样赘瘤表达角蛋白的特点,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由于后三者其实不表达角蛋白。
(7)脊索瘤。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辨别脊索瘤与高度恶性的软骨赘瘤。由于前者表达角蛋白而后者不表达,这1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8)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癌包括雀麦细胞癌,可表达低份子角蛋白,但在雀麦细胞癌的表达可为局灶性的。因此,如果没有足够标本,则难以得到证实。皮肤的Merkel细胞癌有时与淋巴瘤难以辨别,但Merkel细胞癌强表达角蛋白,并且其表达方式常常具有一定的特点性,即角蛋白散布呈包涵体样阳性,这类特性阳性表达情势在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亦常可见到,但在未分化小细胞癌则难见到。
(9)间皮瘤。文献报导,所有的间皮瘤包括上皮样型,混合型和赘瘤型都可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有强反应。由于间皮瘤与多数腺癌对角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在胞浆中的散布类似,因此,上述抗体对辨别二者没有帮助。但是,使用不同表型角蛋白的抗体,可能对辨别二者有一定价值。固然,通过使用针对其它非中间丝抗体在上述鉴别诊断中也会有所帮助。
3.有限特异性的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本组抗体能通过对富含细胞骨架标本的凝胶电泳免疫反应,辨认非共有的角蛋白表位,但并不一定说明这些单克隆抗体能通过组织学方法成功测定角蛋白的免疫表型。因此还不能肯定这些单克隆抗体对上皮组织肿瘤的进一步分类具有价值,这里不作逐一介绍。但是,对已明确知道其免疫反应类型的某些抗体,则可予以使用。比如,对不能辨认角蛋白18的单克隆抗体,如AE1特别合适在富含角蛋白18的组织(如肝脏)中弄清是不是存在肿瘤性上皮细胞,由于只有肿瘤细胞才能被染色。又如CAM—5.2能够辨认绝大多数腺癌。但不能染正常表皮,因此对佩吉特氏病(Paget’s)具有诊断价值。
(2)有关方法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抗体的选择实践证明,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较异源性抗血清有更多优点。但应当注意,有些单克隆抗体对大分子角蛋白具有特异性,但是组织固定能破坏其表位。大多数针对小份子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比异源性抗血清显示了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于对比问题,参见有关章 节 ,这里只作扼要介绍。犹如每一个免疫细胞化学实验一样,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也必须设计适合的组织对比和抗体对比。组织对比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1是应当运用明确不表达角蛋白的组织作为理想的阴性对比,如纤维母细胞、血管和淋巴细胞。这1目的在同一组织切片上便可到达,并且不会遭到因重取标本时固定或处理进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2是在某些标本中,残余的正常上皮组织可能作为阳性对比。另外,可以设计含有多种肿瘤或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埋的组织块,亦可到达一举多得的目的。抗体对比时,一般应当采取与第一抗体同免疫球蛋白、同浓度的无关单克隆抗体作替换实验。
2.交叉反应问题由于中间丝有很多份子同源现象的共有区域,因此有些抗血清乃至单克隆抗体表现了对其它中间丝的反应性,但仍以异源性抗血清多见。在与角蛋白有关的交叉反应中,已注意到有些上皮性肿瘤可以同时表达角蛋白和波形蛋白。但未分化癌的这类表达却十分罕见,即便见到,广反应性角蛋白的阳性反应远比波形蛋白强很多。另外,尚有个别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如KA4,偶可与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有交叉反应。由于肿瘤恶性转化中某些无关抗原的异常合成,也要予以斟酌。总之,避免交叉反应而至的毛病,诊断或鉴别时最好使用一组有关抗体,而不是仅用一个抗体。
3.显示角蛋白固定剂的选择与蛋白酶消化福尔马林固定有时可以破坏或遮蔽角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实践证明,酒精固定对保存角蛋白的抗原性优于甲醛固定,且没必要消化。用蛋白酶消化以暴露其抗原决定簇,能提高免疫细胞化学的敏感性,但对某些肿瘤却有增加与其它中间丝的交叉反应的可能性。与消化有关的其它具体方法问题请见有关章 节 。
2、器官特异性及其它瘤标记物
如前所述,若我们把角蛋白视为上皮性肿瘤的共性免疫标记物,则对不同器官的上皮性肿瘤具有特别或优先辨认作用的标记物,可看作为器官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标记物。经过长时间实践的检验,一些上皮器官特异性标记物已为人们所接受。另外,也发出了一些效果较肯定、特异性较好、诊断作用较明确的新的标记物。现将其生物化学本质、肿瘤表达情况及诊断运用附表以下(表),并将其在上皮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分别予以扼要介绍。另外,考虑到对某些肿瘤标记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叙述的方便,对少数具有上皮广谱性的标记物也在此介绍。
表其它经常使用的上皮性肿瘤标记物
生物化学组成标记物名称相干肿瘤
糖蛋白CEA结肠癌,乳腺癌等
AFP肝细胞癌,生殖细胞肿瘤
EMA上皮性肿瘤等
PSA前列腺癌
粘蛋白CA乳腺癌
CA卵巢癌
CA胰腺癌等
CA50
酶PAP前列腺癌
NSE神经内分泌癌
激素及有关物资TG甲状腺腺癌
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
※:标记物名称英文缩写及中文全名参见本节 有关部份。
(1)上皮膜抗原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是从人乳脂小球膜(humanmilkfatglobules)上分离的糖蛋白的总称。针对此种抗原的抗体除包括EMA抗体外,HMFC--2和CA15--3也属于该家族当中。EMA免疫细胞化学定位主要在细胞膜上,故得此名。EMA在Zenker、Bouin或B5等固定液中保存良好,在10%缓冲中性福尔马林溶液、石蜡包埋的组织中也能很好地被检出。常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标本,经消化后也可满意检出。
EMA广泛散布于各种类型的正常上皮。虽然产生肿瘤时EMA的含量增加,其散布与正常上皮的散布也有所不同,但因在炎性或良性增生性病变时的含量也增加,因此借此不能或难以到达辨别良恶性肿瘤的目的。但因EMA常存在于分化差的和未分化的肿瘤,一般不见于间叶组织肿瘤,所以它可作为上皮性分化的可靠标记物。应该说,也是一种上皮组织的共性标记物。因此,除腺癌,鳞状细胞癌及移行细胞癌都可表达MEA外,其它具有上皮分化的肿瘤,如滑膜赘瘤、上皮样赘瘤、间皮瘤及上皮型脑膜瘤等亦EMA表达。另外,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也可有EMA表达,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至于HMFG-2和CA,一般认为前者可做为乳腺癌的良好标记物,后者则不能,因在其它肿瘤也有表达,故不具有诊断价值,但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2)桥粒蛋白
最初,桥粒蛋白(Desmoplakins)是从牛鼻表皮细胞分离出的大分子蛋白质。目前主要有6种大分子蛋白成分与桥粒有关,其中,两种分子量分别为和者,称作Desmo-plakinⅠ、Ⅱ,尚有多肽带5(polypeptideband5)和三种糖基化多肽(多肽带3和4a、4b),前三者定位于桥粒区。DesmoplakinⅠ和多肽带5存在于所有构成桥的上皮,DesmoplakinⅡ仅存在于复层上皮。目前已有商品化抗体可供使用。
与角蛋白抗体相比,桥粒蛋白抗体有一定优越性。1是由于它们表现出散布于细胞外周的特殊免疫染色类型,特别在显示角蛋白等胞浆蛋白成分的信号较弱时,易于与其它反应背景相区分;2是desmoplakins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类似的高度稳定性,而不像细胞角蛋白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大家族,对不同上皮、不同类型癌有着不同的表达。所以,Desmoplakins对肯定上皮本质是可靠的标记物。在肿瘤鉴别诊断中除绝大多数癌阳性表达外,各类型脑膜瘤及卵巢颗粒细胞瘤等也可表达桥粒蛋白。在正常组织的表达另外不作介绍。
(3)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是人们熟习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最早是从结肠癌中分离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lkD,存在于细胞膜上,故易于脱入人体液当中。因此,临床上常常测定血清中的CEA水平帮助建立肠癌的诊断。但应当指出的是,随着大量资料的积累,已发现很多非恶性病亦可有血浆CEA水平的升高,包括肝脏、消化道、乳腺、肺及肾脏等器官的良性疾病,乃至吸烟亦可引发CEA的升高。因此,对建立恶性肿瘤的诊断,只在参考价值。并且,在已明确的恶性肿瘤当中,CEA的升高也不但限于结肠直肠癌,在很多其它肿瘤,如肺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等都有CEA的升高。总的来说,CEA可以做为上皮性肿瘤的标记物,而不是某一种癌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4)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含有一条多肽链、分子量为70kD的糖蛋白。因在初期脐带血中被检出而得名。如CEA一样,AFP也是研究得最为充分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在挑选高危肝细胞癌患者中已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但是,AFP的升高其实不只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所特有,也可见于生殖细胞肿瘤,以卵黄囊恶性肿瘤和睾丸胚胎性癌最多见。同时还应指出,在10~35%的非恶性肝脏疾病中,如肝硬变和肝炎,也可有轻到中度AFP升高。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AFP是一种胞浆抗原,在细胞内的散布可表现为胞浆、包膜型、核周型或局限型,主要存在于中等分化的肝细胞肝癌。在肝母细胞瘤中也常常出现,但在胆管细胞癌中未能检出AFP。因此,对区分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作用。
(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酯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产生的、分子量为33~34kD的一种糖蛋白,对正常、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组织均具有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酯酶(Prostateacidphosphatase,PAP)是前列腺分泌的正常成分,具有水解酶的功能。PAP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它不但出现于前列腺癌,在其它组织也可出现,因此,PAP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的作用是有限的。PSA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PSA抗体可以成功应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阳性反应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且在核周较强。但阳性反应的强度可随细胞与细胞、区域与区域和原发性与转移性前列腺癌而不同。文献报导,对较多原发性和继发性前列腺癌病例和非前列腺癌的研究发现,前二者都明确表达PSA,而后者无1例PSA阳性。鉴于此,PSA不但能用于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的诊断而且对明确其它器官或部位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鉴于前列腺和膀胱在解剖学上的密切关系,PSA对辨别波及两个器官的肿瘤来源也和很有帮助。鉴于此上理由,PSA是比PAP更加优越的前列腺器官特异性肿瘤标记物也是目前公认的肿瘤特特性标记物之一。
(6)CA及CA50
CA是由结肠癌细胞株免疫小鼠所获的单克隆抗体的辨认抗原。此种抗原是表达于癌细胞膜和胚胎性胃肠道上皮组织的糖脂和黏液成分。与CA-有关的另外一粘蛋白是CA50,其抗原表达谱与CA类似。血清中CA的升高可见于多种肿瘤,如胆道癌、胃、结肠与直肠癌,但升高幅度最大、机率最多的是胰腺癌。但是遗憾的是,在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它良性病变也可有明显升高。
(7)CA
CA是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株所获的抗原。分子量约kD,表达于胚胎性体腔上皮组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CA抗体能与80%以上的卵巢上皮性肿瘤起反应,但在非妇科肿瘤乃至某些正常组织,如胰腺,也能反应。血清CA不但在其它恶性肿瘤,如子宫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及胰腺癌等可以升高,而且在消化道、妇科的良性疾病也有升高。因此,CA不能作为满意的肿瘤挑选工具。但是,CA对判断卵巢癌的分期、进展或消弱有较大的指点作用。
(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化的糖酵解酶。它有三种同工酶情势。其中α和β分别于脑和肌肉细胞。而γ烯醇化酶,即NSE,主要在神经元,与恶性肿瘤有关。在上皮恶性肿瘤中,血清NSE的升高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胰岛细胞癌,并与部份小细胞肺癌的进展有关。另外,NSE在其它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皮肤Merkel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等也呈阳性表达。
(9)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的大分子糖蛋白。甲状腺的良恶性疾病,包括结节 性甲状腺肿,突眼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都可引发血清TG升高。因此,对辨别甲状腺的良恶性结节 没有价值。在某些其它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肺癌,血清TG可以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ng/ml水平。TG的免疫细胞化学表明,不论原发性或转移性甲状腺癌的类型为什么(滤泡或乳头状腺癌),都为TG阳性表达,只是随分化程度不同而表达强度不同,髓样癌则为阴性反应。因而可知,TG对鉴别上述两种肿瘤具有肯定价值,是较好的器官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降钙素(calcitonin)是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调理 血清钙的肽类激素。虽然在非恶性疾病和其它恶性肿瘤也有升高,但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中常有显著升高,因此降钙素仍不失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良好标记物。
(10)血型抗原
血型抗原(Bloodgroupantigen,BGA)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脂。目前已检出的有A、B、H、Leb、Lea、M、N、P等十余种,其中以A、B、H系统的抗原为最强。血型抗原除未在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及肌肉组织发现外,几近散布于机体所有正常细胞膜,只是在不同器官含量不同。
随着细胞的恶性转化,BGA的异常表达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1是某种BGA的明显丢失或丢失;2是出现正常时不能测出的抗原。这类抗原表达的异常是由于肿瘤细胞不能完全合成低聚糖链等因素而至,在研究恶性肿瘤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消化道腺癌、泌尿系移行细胞癌等做了大量研究。以移行细胞癌为例,上述异常表达表现BGA的丢失主要触及ABH系统,而抗原出现表现为T抗原的表达。概括起来,BG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产生与诊治的研究中具有以下4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一般而言,良性增生细胞大多保存其BGA,而恶性肿瘤细胞常表现为不同的BGA的减少或消失或出现异常表达。但最近研究发现,在良性病变中,偶可产生BGA丢失。如多形性腺瘤常发生H、A丢失及Le(Y)表达减少。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出发现,Le(X)抗原不但可以出现在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在不同类型的肝硬变也为阳性表达,而正常肝细胞为阴性。
(2)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能力。BGA消失的肿瘤易于产生浸润与转移。
(3)肿瘤BGA保存与否,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保存者预后好,否则预后不良。
(4)可以预感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如在食道癌的癌前病变研究中发现,增生的基底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常有Le(Y)的延续阳性表达。BGA与肿瘤病理生物学关系的研究,已经历了很长时间,并取得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结果,预计今后依然会取得新的发现。
总之,在上皮性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中,共性标记物已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运用,满意的器官特异性免疫标记物为数却很少,其中以PSA较为理想。为了解决临床病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难以明确转移性低分化肿瘤原发部位的问题,这方面仍需不断深入研究。同时应当指出,在上皮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除使用上皮性标记物外,常应同时使用LCA、NSE等标记物,以从不同角度获得证据,具体内容参见本章 有关部份。另外,触及上皮组织肿瘤的标记物也不止本节 所介绍的内容,新的标记物不断出现。对文献报导不多、正在研究的与上皮组织肿瘤有关的标记物,如组织多肽抗原(Tissuepolypeptideantigen)等本节 暂时不介绍。
(黄高升)
参考文献
1.TrojanowskiJQ,immunohistochemicalstudyofhumancentralandperipheralnervoussystemtumors,manPathol.;15:
2.罗欣鸣,等.星形细胞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2(2):95
3.连锦英胡瑞德李瑛.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蛋白在脑膜中的散布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中华病理杂志.;16(1):11
bor11M,mordiagnosisbyintermediatefilamenttyping,blnvest.,48:
5.刘开凤.免疫组织化学在外科病理学中的运用.中华病理学杂志,,19(2):
JSurgPathol.,8:
tterK,stopathol.,11:
hnsHJ,clinPatnol.,79:
effelSL,chpatholLabMed.,:
10.谭郁彬.弥漫内分泌系统病理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10(2):81
istochemCytochem,,32:
12.张福林.等.垂体腺瘤的功能分类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2):97
13.张晓军,等.垂体ACTH细胞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2):
14.刘冬弋,等.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中华医学杂志,,73(4):
15.李维华,等.肺癌超微结构分类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1(5):
16.冼美生段惠军.7例食道燕麦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超微结构视察.中华病理学杂志,,17(4):
17.刘鸿瑞,等.肺原发性小细胞癌超微结构及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1(5):
18.吕宁,等.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erkel)细胞瘤.中华肿瘤学杂志,,14(6):
lvaEG,JClinpathol,,81:
bleyRK,imaryneuroendocrinecarcinomaoftheskin:surgpathol,,9:
uroendocrine(Merkel)cellsoftheskin:hyperplasia,dysplasia,andneaplasms.,52(4):
22.蔡文琴王伯沄,主编.实用免疫细胞化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3.刘彦仿主编.免疫组织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ulagCHE,DU,Immunohistochemistryofsofttissuetumors:fPathol,;:77~94
rsonJM,racellularmyoglobulin:Aspecificmarkerforskeletalmuscledifferentiationinsofttissuessar
munohistochemicalstudyofalueolarandembryonalrhabdomyosar
ongAS-Y,pressionofcytonecatinandvineutinintermediatefilamentsinepithelialneooplasms:octhAsia–ngkok,:
28.赖日权罗祝和安建成,等.恶性上皮性肿瘤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中华病理学杂志,;19:
29.张建中.S-蛋白在神经嵴起源组织及其肿瘤中的散布.实用肿瘤杂志,;2:~
30.赖日权安建成彭保,等.横纹肌赘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视察.中华肿瘤杂志,;11:
31.潘传敬汪感贤陈志远,等.间变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视察.中华病理学杂志;21:~
32.高奉浔李增鹏苏红.骨肉瘤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5(3):~
minrsindiagnosticpathol.,1:~
rrenteonceptsinimmunology,ngJMed,,:~
–munophenotypicdiagnosisofnon-Hodgkin’slymphomainparaffinsections(L60(Leu22)andL26antigenexpnes-sion).AmJClinPathol.,91:
uSM,Hoys,JPathol.,:9~
ulagCEH,DuImmunohistochemistryofsofttissuestumors:JofPathol,;:77~94
at’sNewinTumorMarkersandtheirMeasurements?PathResPract,;:95~99
rrentProblemsinCancerMosby-Yearbook,Inc.:pp~
venPressNewYork,;pp~
aegerNewYork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
wYork,BaselHongKong.
noglio–PreiserCM,lliamWilkinsBaltimore,London,LosAngeles,rstEd.:pp~
llR,cowinP,KapprellHP,etal:Desmosomalprotein:bInvest,;54:4~25
(隋延仿朱梅刚黄高升)
转载来源:医生
白癜风病因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hbyx/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随州市委人材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扩大会议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