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告诉你重疾险如何成为家庭底层资



正文共字悦读10分钟

?

林姐说,与妈妈只有40年的缘份

我正在给林姐的儿媳讲重疾险,一旁站着的林姐说了一句话,“我们谁都不知道,疾病会什么时候到来。”

林姐继续说,“我妈妈当年生病时,谁也没有想到,我妈妈身高一米六八,体重斤,人高马大的,身体也一直很好的妈妈会突然得了“重症肌无力”。发病很快,然后就住院治疗,她整天说自己没有力气,很痛苦很焦虑,觉得活着没意思,老想着死了算了。看到我学习、读书,还劝我,女人读什么书,一点意义都没有。”

“医院,就是涉及到钱的问题,我跟我爸说,你先把你俩的存款都拿出来,然后再用我和兄弟姐妹的,后来,大家的存款都用完了,还得继续治啊,就开始卖房子,当时,我爸妈有2套房子,就首先卖了一套房子用来付治疗费。”

“能找来的钱都找来交了费,卖房子的钱也交了治疗费,那时候,也不管能不能治好,钱花完了怎么办,就只想着,钱没了还可以挣。那时候也没有买保险的意识。后来,病没有治好,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妈妈还是走了。”

林姐说着,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还年轻,还不懂这些,我是希望你们早一点有保险的意识,能把该买的保险买好了,安安心心生活。我跟我妈妈的缘份就只有40年,她走的那一年64岁。谁不想自己的妈妈活得久一些呢。”

听着林姐讲完自己妈妈的故事,我们都陷入了沉默。

?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样的疾病

回到家,我查了一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患者在重复活动、短时间迅速疲乏无力休息后,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一般早晨情况较好,夜间较重。

眼外肌、颈肌、肩胛带肌群最常受累,有时会累及全身肌肉,以眼肌无力为最多见,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闭目无力等。

叽嚼肌、吞咽肌、面部表情肌等易于疲劳,重者下颌下垂无力闭合,颈项不能抬起,饮水自鼻孔流出,呼吸道分泌物无力咳出,可引起窒息。

肢体受累时,一般上肢较下肢早,近端比远端早,常以梳头、洗脸无力为先兆症状。多数患者在病程中有缓解和恢复,或时轻时重,一部分病人可始终局限于一部分肌肉,如眼肌型;一部分逐渐累及全身肌肉,少数呈“暴发型”病情迅速变化,在几天至几周内死亡。伴有胸腺瘤的患者,病情多重。

我又找出某公司重疾险合同条款里对“重症肌无力”的定义(也有公司分为严重的和中度的)。原来,重症肌无力已经属于重大疾病的范围了。下面是合同条款时的描述:

重症肌无力,指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致的疾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骨骼肌(特别是眼外肌)极易疲劳。疾病可以累及呼吸肌、上肢或下肢的近端肌群或全身肌肉,必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

(1)经药物治疗和胸腺切除治疗一年以上仍无法控制病情;

(2)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

什么是重大疾病

通过上面一节,我们看到,“重症肌无力”在保险条款中属于重大疾病,那什么是重大疾病呢?

重大疾病,简称重疾,通俗来讲,就是会对患者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也就是说要在疾病之外加上一个严重程度的界定。那什么样的疾病才能被认为是重大疾病呢?

我们通常认为会对患者带来以下不可承受的影响的疾病才是重大疾病:

●“病情特别严重”,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严重影响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如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慢性肾衰竭等;

●“治疗费用巨大”,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严重脑中风后遗症、严重阿尔兹海默病、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等。

人们通常对重疾存在两方面的认知:

通常认知一:自己身体健康,得重疾的概率很小,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一个基本事实是:重疾的发病率其实很高,特别是从人的一生来看,我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人,最后都会得重疾,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严格意义上的“寿终正寝”其实是极少的。

同时,近年来重疾存在年轻化的趋势,比如近5年间,19岁-36岁的胃癌患者占所有胃癌患者的6%-11%,比30年前的数据高出一倍。还有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基本以每年17%的比例递增,且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成了乳腺癌发病的小高峰。只是平时大家都不愿去想,不自主地选择了回避。

通常认知二:一旦得了重疾,未来的生活就完了。现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疾的治愈率在逐年提高,以前的绝症也逐渐变成了可控制的。

医学上有个概念——“5年生存率”,重疾患者如果5年后还生存着,那医学上认为他的生存概率与常人一样。但在这5年里,患者的工作强度肯定不能太大,同时还要保证长期康复、护理,可能至少要有一个家人放弃工作长期陪伴。这些都需要足够的金钱来支持,但这不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确诊重大疾病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1.身体上的极大折磨。确诊重大疾病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这个过程不仅要忍受极大的身体折磨,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会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正常生活。

2.治疗和康复漫长。我们从不同重疾病种的治疗康复情况来看看都有哪些情况会发生。

3、经济上的大额支出。治疗重疾,通常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甚至有些重疾还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背后通常意味着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费用。重疾通常也是“不易治愈”的,会持续较长的治疗时间,甚至需要长期带病生存,后期的治疗、康复护理也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

另一方面,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为重疾时病情已经很严重,甚至开始迅速恶化,已不能再从事原有工作,将丧失部分或全部经济收入,其家人也会因为陪护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济收入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我们来看看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

?

配置重疾险的意义

为什么林姐会讲这个故事呢?是因为她亲身经历了妈妈突然患病,且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后还要卖房治病。因为她希望孩子们早点有保险意识,未来万一发生重大病病,不会毫无准备的狼狈,不会沦落到卖房治病的地步,不会沦落到一病返贫的地步。

林姐亲身经历了重大疾病带给妈妈和家人各方面的痛苦,我想,这种痛苦年纪越大,是越有可能经历的,人的一生既是追求幸福、美好的过程,另一面来说,也是生老病死的过程。

治疗重大疾病通常是长期的,且花费巨大的,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家庭是一直有一大笔钱可以用来支付得了重大症病之后的各种花销呢?

有人会说,现在不是有医保吗?医保可以报销啊。嗯,言之有理,不过,且不说医保不能全额报销(上有封顶,下有自付比),单单说生病之后,有多少公司仍然愿意按原收入发放工资的呢?几个月恐怕还行,如果持续几年呢?或者干脆没有工作能力了呢?

该还的房贷、车贷或者孩子上学的费用、父母的赡养费用、家庭的正常生活支出等等,全都不会因此而停止,生活还要继续,该还的还得还,该付的还得付。这就是现实。

说到这里,是不是开始有些紧张了呢?是的,当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当我忆起我自己的大姑姑,因为自己没有钱,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孩子也没钱,硬生生疼死在病床上,因为打止痛针需要花钱,且不是很少的钱,长时间的卧病在床已经耗光了家庭(姑姑的家和她儿子女儿的家)所有的钱。在钱与妈妈的痛苦,他的孩子是无奈的,那可能在他们的内心会一直是一个痛,因为自己没钱让自己的妈妈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如果那时候大姑姑有一份重疾险,有一份医疗险,情况会怎样呢?大姑姑的经历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重疾险。

?

治疗“活”了,财务“死”了,重疾险呼之欲出

重大疾病保险在年诞生,距今仅仅发展了35年,却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险种。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重疾险较好地契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3年后,重疾险陆续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引入并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是在年引入了重疾险的,截至目前,重疾险已发展成为人身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保障型产品之一。

重大疾病保险,简而言之就是以罹患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一种疾病保险,也就是说,只要被保险人罹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即可获得一次性赔付,赔付金额等于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与保险公司事先约定好的保险金额,与被保险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发生多少、是否从其他渠道获得补偿无关。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重疾险的来历故事:

在南非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脏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博士(Dr.MariusBarnard)。曾协助其哥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这位医生讲述了在他的治疗史上的一个故事:

“我来自南非,我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我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已经超过50年了;我还曾担任过南非国会众议院议员长达9年时间;后来,我从年起开始从事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到现在也已经有22年了。谈谈我当初设计重大疾病保险的初衷吧。”

“我的一个病人: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这位女士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孩子。我们在她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通过手术,我们切除了癌细胞肿块,接下来两年,这位女士回去依旧工作,在此期间,她的癌细胞向另一片肺叶转移。两年后,她再一次来到我的诊所,从她的眼神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

“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她还在工作,她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金。两个月后,她去世了。为什么?为了照顾她的孩子们,为了给他们更多的保障。我们失去了她,她本可以在确诊后和孩子们分享更多的时间,可是她却需要挣更多的钱。……这些使我

陷入了沉思,我还能举出上百个这样的例子,他们确诊之后获得了治疗,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在财务上却‘死’了。”

“作为医生我可以救治病人,甚至可以延长和挽救病患的生命,可我却不能解决病患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家都需要保险,不光因为人人都会死,还因为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

“因此,我当时就产生了设计一种保险产品的想法,它能够解决病人在被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笔保险金来作为治病的费用,而不是到身故以后才获得赔偿,那样对于病人治病无济于事。”

这位南非医生说:“重疾险能够让我的病人们舒适地度过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光,我很欣慰越来越多的病人说:‘谢天谢地,谢谢我的保险顾问,至少在我的身体健康恶化的时候,我的财务还是健康的。’这对于我而言着实是个荣耀,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这个发明太了不起了。”

?

把重疾险当成家庭底层资产配置

看到这句话“把重疾险当成家庭底层资产配置”,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重疾险怎么是家庭底层资产呢?

首先,重疾险在购买后且过了等待期之后,就相当于是花几千或者几万的保费,拥有了一份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的保额。

打个比方,我给儿子买了一份30万保费的同方全球新多倍保重大疾病保险,当年所交保费是元,这款保险的等待期是90天,也就是说,90天后,我们这个家庭就用元,构筑了30万的疾病准备金。而这份保障只要连续20年,每年交纳元,就能够一直保有直至终身。

那么,我的家庭是不是拥有了一份30万的底层资产呢?

其次,家庭里每一位成员,所拥有的保单,都能成为一个家庭的底层资产。

如果家庭为每个家庭成员配置好相应的保障产品,比如除了配置重疾险之外,还配置相应的医疗险,这样,就能够基本上解决生病需要花的钱的问题,家庭不需要额外攒医疗准备金,也不会出现一病返贫的情况。

毕竟,医疗险能解决医疗费的问题,重疾险能解决重大疾病之后家庭正常生活支出,让患者能安心养好身体,让家人不必为钱而陷入疾病之外的担忧,患者本人也能够有尊严地接受应有的治疗。

一段温暖的话希望做一个对你有用的人,或是对比条款、对比产品的工具,或是你可信赖的保险顾问和财富传承顾问。亦或,你也与我有着一样的情怀,成为我的朋友(yogafish)、我的伙伴(加入我们优秀的团队)。愿每一个人都能:清清楚楚了解风险,明明白白购买保险,踏踏实实享受生活。余生愿能:帮助0位朋友做好人生风险保障规划;约见0位优秀的朋友听优秀的故事;书写0篇故事结集成书;0位朋友中有你吗?吉祥树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1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