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呈现略谈跟师门诊的一点感受
中斯医在兹
让真实呈现
——略谈跟师门诊的一点感受
曾与师兄师姐在不同的场合交流过跟随老师门诊的感受,有段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都会谈到一点,就是老师对脉证的整体和精确把握让我们非常赞叹,而赞叹之余,就会有一些感慨。因为同样的患者,我们在初诊时却经常把到了不同的脉象,而更让人尴尬和不解的是,好像患者在老师面前对症状的陈述也会大相径庭。当然脉象上的差别我们可以理解为经验的层面,而在这种对比中才能看到差距,得到提升,这是一个非常愉悦的学习过程,而症状的表达竟然也会前后不一,就不免让人暗自腹诽患者没有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反馈。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我开始慢慢察觉到这也许并非是患者的问题,其实脉象也好,症状也罢,对这些现象的误解都是源自于我们没有给出一个照见真实的镜面。
因此在临证时,老师非常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称之为仲景的“十二字薪传”,因为机体当下的状态就是透过脉证去展现的,医生所做的就是通过脉证读懂机体的需要,以合适的方法帮助机体去恢复和实现健康,正所谓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这里仲景用“观”字描述了对患者脉证信息的采集过程,我想这是有深意的,因为观就是让医生要像镜子一样纯粹、如实地去感受和发现,而没有任何的预设,只有这样,接下来的“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有可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记得有一次跟诊时,一位胸腺瘤术后的患者因高烧不退就诊,症见发热恶风,乏力汗出,纳差神疲,睡眠欠佳,脉浮而数。老师当时就说脉证都具足了,你们看应如何处理,有说从太阳少阴两感论治的,有说从太阳论治的,等等不一而足。老师说法无高下,当机为贵,当然不能说大家就错了,但此时最恰当的处理应该是从少阳去论治,其实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病人在进诊室前就已经开始频繁干呕了,《伤寒论》第条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结果正如老师所言,数剂即愈。
《素问》亦云“病为本,工为标”,从某种层面来说,患者才是医疗活动的主体,医生只是观察者和参与者,只有认知到这个事实,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放下预设和过去经验的牵绊,去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7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乳房保养
- 下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内科学复习重点资料总结附带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