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20170112中枢神经系统
病史
男,6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三月余”入院。维生素B.24pmol/L。
CT扫描胸椎矢状位T1WI
胸椎矢状位T2WI
胸椎矢状位T2压脂
胸椎横断位T2WI
病理及讨论明日公布
编辑/校对:周佳莹/张世军
上期.01.11结果公布胸腺瘤
胸腺瘤
1、概述:
胸腺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前纵隔肿瘤,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40-50岁最常见。大多数(90%)发生于前上纵隔,少数可发生在后纵隔或纵隔外。组织学可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型,混合型。也可分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在包膜内),侵袭性胸腺瘤(蔓延至包膜外)。
2、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多无症状,仅在偶然的胸片发现。有症状者多为瘤体较大,侵犯或压迫临近纵隔结构引起胸部症状,如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填塞等症状。
特殊表现:1.重症肌无力;2.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低丙球蛋白血症等。
3、影像学特点:
(1)X线:
大部分胸腺瘤位于胸骨后上方或胸骨后中1/3处。一般称圆形、椭圆形或菱形肿块阴影。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楚而光滑或略有分叶。少数的胸腺瘤可发生钙化。
(2)CT:
非侵袭性胸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可有分叶,小的位于中线一侧,大的位于中线两侧。边缘清晰而锐利。可伴有囊变,少有钙化。增强可呈均匀及不均匀强化。
侵袭性胸腺瘤:形态不规则,可成分叶状,边界不清晰的肿块影,可累及胸膜及心包,纵隔脂肪组织消失。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4、WHO胸腺肿瘤国际肿瘤学分类:
?A型:髓质型或梭型细胞瘤。
?AB型:混合型。
?B1型:富含淋巴细胞。
?B2型:皮质型。?B3型: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C型:胸腺癌。
5、Masaoka分期:
I:大体和镜下均无包膜受累。
II:大体见肿瘤累及周围脂肪或纵隔胸膜,镜下累及包膜。
III:大体见累及邻近器官(心包,大血管和肺)。
IVa:累及胸膜和心脏。IVb:淋巴或血行转移。
?A、B、B1型分期大多属于I期、II期。?B2、B3、C型分期属于III期、IV期。
6、鉴别诊断:
(1)胸腺增生:
镜下可见胸腺髓质内有生发中心及淋巴滤泡增生,腺体本身可无增大。CT表现为胸腺弥漫性增大,通常是左右两叶一致性增大,与纵隔轮廓保持一致。
(2)淋巴瘤:
好发于青少年或青年,其次为老年。多为双侧性,浸润范围常超出前纵隔,病变多累及主动脉弓上方,淋巴瘤呈多发结节或多发结节融合成肿块,边缘大多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轻度强化,其中可有结节样明显强化区。常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
(3)畸胎瘤:
肿瘤多位于纵隔前中区,囊性畸胎瘤一般为囊壁较厚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囊壁强化而囊内液体不强化。囊实性或实性畸胎瘤多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半数以上畸胎瘤内可见脂肪影,部分可见钙化表现。
nv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8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陀螺刀治疗脑胶质瘤打破禁忌
- 下一篇文章: 睡觉养生,晚上睡多久决定你生什么病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