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5病例结果解析



病史特点

男性患者,45岁

因“干咳、头晕、乏力1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无痰,伴有明显头晕、乏力,喘息,面色苍白。无发热,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

既往:年8月有“带状疱疹”病史,年11月因“湿疹”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年11月于我院诊断为“AIDS”,目前抗病毒药物为“齐多夫定+3TC+EFV”,余无特殊

PE:(-)

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98.82U/mL↑

白细胞:5.14×10^9/L;红细胞:1.23×10^12/L↓;血红蛋白:41.0g/L↓;血小板:×10^9/L↓;

诊断?

1、胸膜间皮瘤

2、胸膜转移瘤

3、异位胸腺瘤

4、肺癌

病理诊断:胸腺瘤B1型

异位胸腺瘤

异位胸腺瘤占胸腺瘤的2~4%,可发生于后纵隔、颈部、甲状腺、肺实质、胸膜、胸壁及心包等部位。可并发多种疾病。

异位胸腺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随着肿瘤生长,可压迫或侵犯邻近结构而出现相应症状,症状与异位部位明显相关,多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等。

根据年WHO分类,胸腺瘤可分为A、AB、B1、B2、B3型及C型(胸腺癌)。A型主要有单一的梭形上皮细胞构成,淋巴细胞少;B型按上皮细胞异型性程度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分为B1、B2、B3型;AB型兼具A、B型的成分;C型为恶性上皮型肿瘤。其侵袭性AABB1B2B3C型。

CT表现:

良性者多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肿块,界限清晰,周围脂肪组织存在,肿块内可合并钙化(10~15%)、出血、坏死或囊变等。增强后显著强化。

恶性者多呈分叶状,周围间隙显示不清伴侵袭性生长;伴有胸水和肺内转移者亦提示恶性胸腺瘤。

结果分析

本病例影像学提示:1、病灶与胸壁成钝角,与肺组织交界面光整,无自器官充气征,考虑胸膜来源;2、单侧胸膜呈环形侵犯,累及纵隔胸膜及纵隔脂肪间隙,病灶呈结节状增厚,可见分叶,局部见钙化及囊变,厚度1cm,考虑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1、恶性胸膜间皮瘤:影像学上多为弥漫性胸膜增厚,倾向于单侧侵犯,少数可为双侧侵犯。胸膜增厚可同时累及脏层和壁层胸膜,表现为椭圆形、驼峰状、结节状、波浪状和环状增厚,呈“冻结”征(即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肋间隙缩窄),多数病人合并大量胸腔积液。临床上部分病人(10%)有石棉接触史,潜伏期长,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胸痛,疼痛不因胸腔积液增加而缓解,及限制性呼吸功能减低。

2、胸膜转移瘤:占胸膜所有肿瘤的90%,肺癌(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灶,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淋巴瘤也是常见原发灶;常多发,多伴胸水,可有肺或胸部淋巴结转移。

3、胸膜下肺癌:最常见与上肺,可见毛刺、胸膜尾征,部分患者可见厚壁空洞,肺门及纵隔见肿大淋巴结。

赞赏

长按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