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诊断线索笔记
陈国璋,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年开始从事于病理诊断工作,医院病理科part-time顾问医师,是活跃在国际病理学界的肿瘤病理学、淋巴造血病理学、内分泌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国际知名专家,中华病理学杂志的特邀海外编审。曾任AdvancesinAnatomicPathology創刊主编,发表论文超过篇,编写了的专著超过20部(包括AFIP系列淋巴造血系统及WH0肿瘤分类中淋巴造血系统,内分泌器官、胸腺、软组织、皮肤及头颈部肿瘤病理)。首位荣获由国际华人病理学家协会颁发的杰出华人病理学家奖。并积极参加诊断病理教学和国内外讲学工作。为外科病理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诊断线索笔记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李晶此笔记是本人在听课期间快速记录内容,稍加整理而成,必有很多不足不完备甚至错误之处,仅供参考。请以老师公布课件为准。
1.淋巴结内出现多量肉芽组织的结构时,要考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可能。
2.细胞浆的颜色能提供分化方向上的重要信息。血液及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淋巴瘤细胞常呈嗜双色性或嗜碱性胞浆;树突细胞或组织细胞来源肿瘤常为嗜酸性胞浆。浆细胞的胞浆可以从嗜双色性至嗜碱性,如果出现了嗜酸性的现象应怀疑肿瘤。
3.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性腺瘤的鉴别
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性腺瘤
细胞形态
至少一部分细胞,有不规则,皱纹状核(葡萄干样核)
核呈完美的圆形
核周晕
总是存在
缺乏
4.当一个“腺癌”有清晰的细胞膜时,细胞边界清楚,要考虑到恶性间皮瘤的可能性。
上皮样恶性间皮瘤知识点:
总是发生在胸腔或腹腔
如果以转移为首发症状,不容易考虑到是恶性间皮瘤
生长模式:弥漫(实性),管状乳头状,管状。细胞呈立方至多边形,核仅有温和的多形性。
上皮的免疫组化:MOC-31BER-EP4CEAB72.3BG-8CD15
间皮的免疫组化:CalretininCK5/6WT1
5.上皮性肿瘤中出现容易识别的透明物质时=涎腺肿瘤或间皮瘤
涎腺肿瘤常常由肌上皮或基底细胞分泌产生基底膜样物质。
例外:玻璃样透明细胞癌,无肌上皮或基底细胞分化,但有许多透明样物质。
透明样物质可以在恶性间皮瘤中出现或占主要成份。
6、寻找蜕膜中大的暗色细胞:胎盘部位分应-在缺乏绒毛的标本中诊断宫内妊娠。
当缺乏绒毛时,可以寻找中间滋养细胞。中间滋养细胞的形态特点是:暗染色的大细胞,核不规则。免疫组化CKGATA3可以很好地显示这些细胞。
蜕膜细胞的核总是相对规则的,一致。
7.绒毛有手指关节样的突起,提示完全性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的诊断:明显肿大水肿的绒毛,伴滋养细胞增生。
早期病变诊断存在困难。
早期病变的特点是:轻度扩大的绒毛,有着球状,椰菜花样,拳头样,兔耳样外观。
8.低增生性的肿瘤充满肺泡腔,呈“铸型”样。要考虑肺的上皮样血管内膜细胞瘤。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形态特点:
结节状,中央细胞少,周围细胞多。
通过肺泡间的Kohn孔在肺泡间扩散,在肺泡内生长呈“铸型”样(我理解是肿瘤在肺泡内生长,形态和肺泡一样,就像是以肺泡为模板,铸造了一件物品)。
常累及淋巴管、血管。
9、萎缩性胃炎时,炎症主要位于黏膜底部,提示自身免疫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只发生于胃体,壁细胞消失,切片上要与胃窦黏膜鉴别。
胃体没有gastrin+细胞,胃窦有gastrin+细胞。
自身免疫性胃炎时,会引起胃体的嗜铬样细胞增生(最低诊断标准,腺体内连续五个阳性细胞排列呈线状)。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结索:
胃体活检黏膜像胃窦黏膜(假幽门腺化生)
免疫组化染色gastrin可协助判断是真正的胃体腺而不是胃窦腺。
嗜铬样细胞增生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特点(IHCCgASyN)
图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时的胃体示CgASyN阳性细胞增生
图为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胃体示嗜铬样细胞小结
10.胆囊炎症主要发生在低部时,要考虑到IgG4相关性疾病
11.大脑肿瘤,突出的肿瘤细胞围绕血管,侵犯血管壁,使血管壁呈同心圆状增厚,提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大脑的高级别肿瘤有:
(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2)恶性淋巴瘤
(3)转移癌
12.缺乏明确的炎症背景的脑活检标本中出现核碎屑,要考虑淋巴瘤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改变,应仔细寻找残留的少量肿瘤细胞。
图为示CD20可以在核碎屑中呈阳性反应
13.当低倍镜观察到交替的蓝白条带状的病变时,要考虑Rosia-Dorfmandisease,不论是在什么组织中。
RDD的诊断:
要在苍白的区域寻找诊断性病变。
丰富的浆细胞。
不要浪费时间去寻找淋巴细胞的伸入现象。
S能突出吞澨淋巴细胞的组织细胞(核不着色)。
14.良性血管肿瘤与恶性血管肿瘤的鉴别
(生长模式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良性血管肿瘤
恶性血管肿瘤
分叶状生长模式
不规则迷宫样网状通道
单纯血管内生长模式
解剖切割式生长(切割胶原、脂肪细胞)
内皮细胞增生过多
细胞多形性/异型性
核分裂多见,病理性核分裂
(图示解剖切割式生长,肿瘤性血管分割胶原纤维束以及脂肪细胞)
15.梭形细胞肿瘤有交叉弯曲的束状结构,要考虑Kaposi肉瘤。
Kaposi肉瘤的典型组织学形态特点:
弯曲分叉的梭形细胞束,纵向束与横向束并列排列。
免疫组化:CD31ERG
16.有突出淋巴鞘的软组织肿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及胃肠道的schwan细胞瘤
(图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注意淋巴细胞鞘)
(图胃肠道神经鞘瘤,注意淋巴细胞鞘)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线索:
年青人
肿瘤周围突出的淋巴鞘
多结节性生长
血腔
遗传学改变
EWS/CREB1(最常见)
EWS/ATF1
FUS/ATF1
胃肠道神经鞘瘤与传统的神经鞘瘤鉴别
没有纤维包膜
罕见核呈栅栏状排列模式
常常没有AntoniA与AntoniB区
缺乏扩张的玻璃样变的血管
17.DFSP还是真皮纤维瘤?
浸润模式是重要的鉴别点
真皮纤维瘤:有限的皮下浸润,最多契形延伸到脂肪。面部可累及肌肉。
DFSP:浸润深部脂肪,多层状花边状浸润。
18.涎腺弥漫淋巴细胞浸润,无淋巴上皮病变:IgG4相关性硬化或慢性硬化性涎腺炎(当IgG4阴性时)。
涎腺弥漫淋巴细胞浸润,有淋巴上皮病变: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有可能是Sjorgren综合征。
涎腺弥漫淋巴细胞浸润,有淋巴上皮病变,同时还有衣领状结构时:MALT淋巴瘤。(我觉得理解为袖套样结构更形像)。
图为图示MALT淋巴瘤,注意上皮细胞周围有淡染的淋巴细胞袖套
图为淋巴上皮性涎腺炎与MALT淋巴瘤
19.区别涎腺肿瘤由一型细胞还是二型细胞构成很重要吗?
是的,这里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信息。
有二型上皮涎腺肿瘤
良性:
多形性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Warthin瘤
嗜酸细胞腺瘤(基底细胞不明显)
恶性:
腺样囊性癌
上皮-肌上皮癌
基底细胞腺癌
应用举例:ACC可能难以与PLGA鉴别,但ACC显示二型细胞分化,而PLGA没有。(文献示,PLGA的细胞P63+而P40-)。
小管腺瘤可以通过缺乏腔外细胞成分与基底细胞腺瘤区别。
20.涎腺肿瘤中出现厚的、蓬松的弹力纤维,提示多形性腺瘤。
21.大涎腺中出现黏液池
不要诊断为黏液囊肿,黏液囊肿几乎不发生于大涎腺,当大涎腺中出现黏液池时,要考虑到黏液表皮样癌。
TO BE CONTINUE...
信息来自:病理联盟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szl/5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腮腺混合瘤完美手术
- 下一篇文章: 病例分享与解读腮腺腺淋巴瘤CT影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