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剑突下单操作孔胸腺瘤切除更为简单
来自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Yano博士等人在年2月的JThoracCardiovascSurg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病例报道,介绍了一种新的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单操作孔胸腺切除术方法。
术式介绍患者为一名66岁女性,CT发现前纵隔占位,肿块最大径2.6cm,距离左头臂静脉3.0cm(见图)。
病人取截石位,在剑突下1~2cm做一3cm的皮肤切口,置入「GelPOINTMini」及操作器械,并在右侧胸壁第五肋间做一0.5cm观察孔,操作中胸腺侧边缘沿膈神经进行分离,分离胸腺左侧后行切断胸腺动脉。
手术结束时在右胸观察孔处放置引流管,并在手术一天后拔除。术中出血少,仅耗时96分钟。病人在术后第三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的Mineo博士等在年3月的JThoracCardiovascSurg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社论,结合目前胸腺切除术发展情况,对于上述报道进行了点评。
要点概览Mineo博士等认为,过去数十年中胸腺切除术已成为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及其他前纵隔肿瘤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胸骨正中切开术仍是胸腺开放式手术的标准术式。
但目前经颈部切口手术、VATS及机器人VATS手术等微创术式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并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在众多的手术方式中,Mineo博士认为VATS剑突下路径有其独特优势:它较其他经胸廓微创路径更简单,术后疼痛更少。Yano博士等利用先进技术,安全并有效的实施了上述胸腺瘤切除术。
手术的成功有两点基础:第一,利用CT扫描准确的评估判断了胸腺瘤的边界,而这对胸腺瘤的微创或单孔切除术的实施非常重要,同时该术式应排除偶然性血管畸形、复杂局部解剖、周围组织受累等特殊情况影响,安全控制术中出血。
第二,先进的单孔操作器械帮助手术顺利完成。长摄像镜头的使用减少了手术医生和镜头间的冲突。成角器械的改进也使操作更简便可行,术中不断调整器械位置也有助于避免操作冲突。
Mineo博士还提到,目前微创路径的肿瘤治疗效果还存在一些争议。据报道VATS路径可能会偶然导致肿瘤细胞在临近空间或空腔内的播散。
但台湾程宇真等报道II期胸腺瘤VATS切除后无明显局部或胸膜复发;Pennathur等也发现早期胸腺瘤切除后疾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此外,肿块的空间大小也是可能影响VATS路径的重要因素。当肿块大于5cm、处于局部进展期时手术将难以操作,外科医生应清楚了解这一点。
最后Mineo博士注意到两点:第一,胸腺的侧面、顶部、底部及前面均可以手术探及,但胸腺的背面(纵膈深处)仍有待发明新的外科路径触及;第二,手术开始前,你应该确定你要寻找什么,手术结束后,你必须确定你对疾病做出了正确的评估。
图三维CT重建图像.胸腺占位与左头臂静脉的位置关系清晰可辨
本文来自丁香园。
编辑:费肥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献速递胸腺瘤胸腔种植的预测因素
- 下一篇文章: MG胸腺瘤摘除手术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