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病例第167期纵隔占位一例解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本病例的临床病史、影像检查和相关问题04解读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
A.胸腺瘤
B.淋巴瘤
C.生殖细胞瘤
D.甲状腺肿瘤
答案:C
05诊断病理:胸腺组织增生,局灶可见恶性肿瘤成分,部分肿瘤细胞呈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大小相对一致,部分肿瘤细胞显著异型,局灶可见腺样排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EMA(-),hCG(-),CD(-),PLAP(局灶+),D2-40(-),OCT4(-),AFP(+),CD30(-),LCA(-),Ki-67(70%+),考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倾向于非精原细胞瘤型生殖细胞肿瘤,以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成分为主。
06讨论本病例是原发于纵隔的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此类肿瘤占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54%。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非精原细胞瘤,占83%,精原细胞瘤,占16%,其他占1%。
非精原细胞瘤常见于前纵隔,但也可发生于后纵隔,男性多见,可达98%,发病的中位年龄为28岁。局部压迫侵犯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心衰表现;也可表现为体重下降、发热及乏力等全身症状。80-95%患者伴有转移,血行转移为主,常见于肺、心脏、肝、脑、腹膜后、骨等,也可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实验室检查常可见AFP、LDH及β-HCG的升高。
CT表现:前纵隔实性肿块,可有坏死,多呈分叶状,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病灶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常侵犯邻近血管、胸膜、心包等。
影像学上常需与前纵隔常见肿瘤——胸腺瘤、淋巴瘤等相鉴别。
胸腺瘤,好发年龄40-60岁,可伴有重症肌无力,CT显示病灶密度多较均匀,增强扫描均匀轻中度强化,可出现少量的坏死、囊变的低密度区,少数可见钙化。
前纵隔淋巴瘤,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肿块密度较均匀,较大者可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可伴有一侧或双侧的胸腔积液。
作者简介:孙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方向胸部影像诊断。
版权说明影享国际本病例讨论为影享国际原创,供广大医师学习交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享国际”。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影享国际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中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zyy/9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ITMIG2017UgoPastorin
- 下一篇文章: 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