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届quot银蛇奖quot揭晓



  年7月8日下午,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五届“银蛇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陈克宏,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沈晓初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第十四届“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教授江帆主持,本届一等奖获得者刘慧荣代表获奖者作汇报演讲。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邬惊雷宣读第十五届“银蛇奖”表彰决定及获奖者名单,黄红书记讲话。

  医院钟芸诗、医院刘慧荣等17位杰出医务青年荣获本届“银蛇奖”,长宁医院何勇等16人获“银蛇奖”提名奖。

  一等奖获得者钟芸诗的导师医院姚礼庆教授以及一等奖获得者刘慧荣的导师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名中医吴焕淦教授获特别荣誉奖。

特别荣誉奖颁奖合影

一等奖颁奖合影

二等奖颁奖合影

三等奖颁奖合影1

三等奖颁奖合影2

提名奖颁奖合影1

提名奖颁奖合影2

合影

 

特别荣誉奖(一等奖获得者导师)

姚礼庆

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医院内镜中心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教授、博导、上海市名中医

一等奖

钟芸诗博士

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技术部主任 

年完成各种内镜操作余例次,临床工作中不断创新,年3月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的“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面积最大的结直肠肿瘤”。国内率先开展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诊断和金属支架治疗,完成病例超过余例,成果获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临床工作中创新了两项技术,包括经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手术和内镜下金属夹联合尼龙绳结扎修补内镜手术后巨大消化道管壁缺损技术。

刘慧荣博士

医院、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导

“银设奖”设立以来首位中医医师一等奖获得者,29岁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30岁晋升副主任医师,34岁晋升为研究员。擅长针灸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在针灸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性发展。发表SCI论文32篇,出版著作9部。曾获第13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13项。

二等奖

郑俊克博士

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生理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这一核心内容,从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微环境、干性维持和能量代谢、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孙艺华博士

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导

致力于肺癌的早期、微创、个体化诊疗,开展肺癌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工作。擅长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特别是腔镜微创治疗,综合开展各项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手术,年手术量逾台。

杨田博士

医院肝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累计参加近例肝胆胰外科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术余例。创新性提出“采取双侧肝切除治疗双侧肝内胆管结石”的新观点,在国际上提出首个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新分期标准,命名为“东方分期”,可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参考依据。

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导、实验室主任助理

致力于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从事胃肠癌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的转化研究。近年来,在关键癌相关途径p53和ERK的非经典调控机制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苏佳灿博士

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从事临床工作17年,擅长复杂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骨髓炎、脊柱骨折损伤的诊治,成功抢救80多例多发伤复合伤危重患者,主刀完成骨科创伤手术余例。

三等奖

钟来平博士

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研究员、硕导

针对口腔/口咽鳞癌的临床诊治难点,开展以生物标志物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新策略研究。承担科研项目18项,近5年发表论文总影响因子.5。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跃华博士

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硕导

改进无创性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在国际上建立了无创性高分辨MRA检查技术及神经血管的微创靶向性技术,部分解决了难治性动脉瘤的治疗问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论著27篇,获专利2项。

  

邵凌云博士

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硕导

注重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多次解决困扰病人及家属多时的疑难杂症,诊断率达90%以上。长期致力于新型结核免疫学诊断技术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临床应用,改善了结核诊断困难的局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专项课题,共发表论文6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陈乾坤博士

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参与完成肺移植手术70余例及“胸腺手术牵开器”的发明设计,获得发明专利并应用于临床。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颈部微创切口胸腺瘤切除术,减少了并发症。自主研发“胸腔镜肺癌淋巴结清扫专用组织扩张器”,获得发明专利。近5年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5篇。

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硕导

探索Ⅱ型糖尿病诊疗新模式,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常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较格列吡嗪能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达46%。共发表SCI-E/EI收录论著6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主任助理、硕导

医院实体瘤诊疗常规,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治疗不当。负责课题或计划6项,先后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近5年发表论文共43篇,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吕山博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

首创福寿螺的“肺检法”,为现场开展大规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筛查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近5年发表论文19篇,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均获申请号并进入实审。

张莉博士

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脾胃病科主治医师

完成胆宁片治疗脂肪肝二次开发和降脂颗粒II/III期等临床研究。近5年发表论文18篇,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林浩东博士

医院骨创伤与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副主任、解放军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骶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新方法,发明三种神经移位新方法重建臂丛损伤伸拇伸指功能、发明4种新的膀胱功能重建手术等。近5年发表论著28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申请专利6项,其中5项已获授权。

殷佩浩博士

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创新性运用辨证施治在肿瘤化疗期间提高化疗耐受力、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疗效显著。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中药蟾酥的有效成分——蟾毒灵的抗大肠癌作用。发表论文篇。主持课题或计划8项,共申请发明专利28项,其中5项已获授权。

提名奖

何勇硕士

医院关节矫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组秘书

李明清博士

医院副研究员、硕导

蒋超经济管理硕士

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业务副主任、主治医师

陈农硕士

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

王剑博士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

刘莉博士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助理

汪作为博士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胡晓艳学士

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李曼博士

医院肝病科副研究员、硕导

王悍博士

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导

陈雁西博士

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导、应急管理办主任

薛华明博士

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科研秘书

张渊硕士

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科主任助理

张丽珊硕士

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副科长、主治医师

姜玉硕士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科副科长、主管医师

陈健博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

  本届“银蛇奖”17位获奖者全部是博士,其中正高5位,副高10位,还有两位80后的主治医师,并出现了“银蛇奖”设立以来首位中医医师获得一等奖,获奖者中还有奋战在防病抗病第一线的杰出青年。 

  为进一步宣传弘扬“银蛇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和高尚职业情操,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专门下发《关于开展第十五届“银蛇奖”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19万医务工作者,结合中国梦宣传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践行“三严三实”活动要求,开展第十五届“银蛇奖”获得者学习宣传活动。(文:徐英摄像:舒伟伦)

上海教育电视台将在7月17日(周五)19:32播出本届“银蛇奖”颁奖典礼实况,敬请







































西宁昆仑立交桥上层桥道路将交通管制10天
心灵感悟症状是人体求救的呐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