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国早期NSCLC患者复发风险分层,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正在助力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走向早期精准诊疗。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手术标本分子层面的检测能够精准判断高危因素,从而有效评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复发风险。朗迪瑞TM是由燃石医学引进的全球首个指导早期非鳞NSCL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分层的检测产品,将助力胸部肿瘤专家精准识别早期非鳞NSCLC术后高风险人群、预测患者辅助治疗的获益、并进行科学的治疗决策。

年11月14日,朗迪瑞TM上市会即将盛大召开。我刊特邀胸部肿瘤治疗专家,浙江大医院胡坚教授、医院方文涛教授医院陈军教授接受专访,聚焦我国早期NSCLC患者复发风险分层,并畅谈朗迪瑞TM的上市意义,诚邀您共赏!

早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比例不容忽视,朗迪瑞TM扛下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胡坚教授

浙江大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肺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PI)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专家

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Member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

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肺癌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常委

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微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手汗症专家组主任委员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专家

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CLCU浙江省联盟主席

胡坚教授访谈视频

Q:手术切除是早期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会在术后复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早期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现状?您认为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胡坚教授:肺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肿瘤。在治疗方面,领域内一直认可肺癌早筛早诊早治对患者预后的重要性,但目前以局部手术为主的肺癌早期治疗并不能为所有患者带来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比例仍然不能忽视,同时进入到晚期治疗模式的患者将与瘤共存。因此,将肿瘤治疗节点前移对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据调查数据显示,ⅠB期到ⅢA期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比例超50%,即便是处于极早期的ⅠB期患者,其术后复发比例仍有32%左右,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远处复发。我们虽能达到局部根治,却很难控制远处转移,事实上,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等均是衡量患者最终预后的重要指标。这一残酷数据提示着,我们必须通过精准诊断与术后辅助治疗来降低以上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从而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较为公认的早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包括脏层胸膜受累、血管侵袭、低分化肿瘤、脉管癌栓、气腔播散等,以上危险因素直接决定了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与患者预后。但在我看来,这些评估依据尚不足以完全指导临床实践,我们迫切需要更高科技的精准检测手段去评估患者术后状态、预测患者预后,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节点与方案。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急需改变的现状。

Q:经过全球多个独立研究中心包括中国临床试验协会CCTC的性能验证,全球首个用于早期非鳞NSCLC术后风险分层及辅助治疗预测方案的产品朗迪瑞TM已经在中国上市。请您简单谈谈朗迪瑞TM在术后复发风险精准分层的指导意义?

胡坚教授:朗迪瑞TM是一款鉴别I-IIA期非鳞状NSCLC患者术后复发中高风险并预测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的分层检测产品,其上市解决了临床中的实际需求,为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精准分层带来了一大利器。

从应用优势上来说,朗迪瑞TM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朗迪瑞TM检出率高,这是对早期非鳞NSCLC患者进行术后风险分层的基础;第二,研究数据显示,朗迪瑞TM能够对I-Ⅲ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作用,相对于单独用NCCN分层或传统TNM分期,联合运用朗迪瑞TM风险分层能更准确地识别预后风险;第三,众所周知,肿瘤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更佳,其与复发后治疗模式完全不同,而朗迪瑞TM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认识肿瘤状态,更早地进行临床干预,为患者带来更佳预后。

朗迪瑞TM精准定位NSCLC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人群

方文涛教授

医院胸外科主任,肺癌外科主任,博士导师

上海市交通大学食管专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纵隔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肺癌专家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组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会员和胸部肿瘤分期委员会(SPFC)委员及世界肺癌大会(WCLC)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胸腺瘤研究会(ITMIG)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

欧洲胸心外科协会(EACTS)执行委员会委员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美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

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SCVTS)执行委员会委员

担任《Mediastinum》杂志主编、《ShanghaiChest》执行主编

《JournalofThoracicDiseases》副主编

《JournalofThoracicandCardiovascularSurgery》、《AnnalsofThoracicSurgery》、《ChineseMedicalJournal》、《GastroenterologyResearch》等SCI期刊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方文涛教授访谈视频

Q:手术切除是早期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复发,结合现有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经验,您认为哪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早期非鳞NSCLC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方文涛教授: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也是患者获得根治的最大希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完成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肿瘤TNM分期与预后因素主要基于医生对肿瘤进展的解剖学理解,通过肿瘤分期评估患者预后,从而指导后续治疗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分期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实为两个不同概念。

对于ⅠA期的NSCLC患者,常规不提倡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ⅠB期患者,建议对其中高危人群进行术后辅助治疗。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即便是ⅠA期NSCLC患者仍有一定的术后复发转移可能。有证据显示,对高危ⅠB期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仅仅提高了患者约5%的生存。虽然,靶向与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的问世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但如何明确治疗获益人群仍是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一大困扰。

事实上,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更好的检测工具来指导定位现有治疗手段的明确获益人群,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以为其带来更优的生活质量。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有部分相关探索获得了阳性结果,而我们也希望其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更好地服务临床。

Q:全球首个用于早期非鳞NSCLC术后风险分层及辅助治疗预测方案的产品朗迪瑞TM已在中国上市,对肿瘤2cm的患者,朗迪瑞TM也可准确识别高风险人群,请您简单谈谈这个研究对中国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指导有怎样的意义?

方文涛教授:微小残留病灶(MRD)是近年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但从最早尝试将MRD应用于肺癌的早筛,到之后的术后高危人群筛选,我们认识到MRD更适合于局部晚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也有一定指导意义,但MRD对真正意义上早期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有一定困难,而朗迪瑞TM的问世,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

众所周知,肺癌中的某些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基因)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而近年间针对这些存在特定突变肿瘤的药物疗效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是靶向药物在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也得到了极大体现,并逐渐形成标准化的诊疗模式进入到相关指南推荐。疗效基于精准的获益人群检测,而朗迪瑞TM正是一款能够帮助筛选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获益人群的检测产品。

在此,我殷切期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有针对性的好产品、好药品问世,为降低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整体生存助力!

传统TNM分期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朗迪瑞TM联合MRD是践行早期肺癌精准治疗的关键

陈军教授

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胸部肿瘤中心主任

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首届天津市津门英才

天津市“”第一层次人选,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常委

中国抗癌学会肿瘤转移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学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控烟与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理事

天津细胞生物学会理事

陈军教授访谈视频

Q:提前评估患者复发风险,并对中高风险非鳞NSCLC患者行辅助治疗对降低其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领域内专家对肿瘤传统TNM分期及危险因素是否能够完全覆盖辅助治疗获益人群存在争议,对此您如何看待?

陈军教授:在经过了8版的修订后,肺癌TNM分期更加细化,也更加精准。众所周知,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Ⅰ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下降至70%左右,因此单纯参考TNM分期远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生存。同时,对于Ⅱ期及Ⅲ期肺癌患者而言,TNM分期也无法完全指导临床实践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领域内专家逐渐意识到,结合靶向基因及预后预测等分子标志物的TNMB肿瘤分期新理念也形成趋势。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目前公认的、能够通过对患者进行低中高危风险分层,从而协助临床医生精准预测患者预后的相关产品,而我国肺癌领域也在近期迎来首个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分层与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的检测产品——朗迪瑞TM,其通过对早期NSCLC患者术后组织中14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实现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有研究证实TNM评估为低复发风险的肺癌患者,经朗迪瑞TM分层,仍有约1/3的患者被定义为中高风险。换言之,将肺癌TNM分期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相结合,形成肿瘤TNMB分期极为必要。

Q:针对早期NSCLC现在大家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xyby/1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