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论胸外,异彩纷呈名家谈
编者按:三山古越都,细雨微烟罩。12月15-17日,在第五届海西胸外科论坛暨第七届福建协和胸部肿瘤微创手术新进展研讨会、CSCO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与首届年会、肺癌及食管癌微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以下简称“海西论坛”)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位胸外科同仁于“榕城”福州共聚一堂,围绕六大专题展开深入探讨。
得益于海峡两岸胸外科同仁的支持,海西胸外科论坛已历经四年光阴。本届论坛由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中国胸腺研究协作组(ChART)、福建胸外科肺癌联盟、福建医院主办,福建医院胸外科承办,聚焦肺癌及食管癌微创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等内容,在人杰地灵的福州,将学术薪火届届相传。
延续15日下午的福建省胸外科内镜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预备会议,16日上午大会伊始,福建医院副院长王小众、福建医院副院长陈椿分别上台为福建省胸外科内镜质控中心成立大会致辞。陈椿教授表示,质控中心今后将团结省内各中心的工作,认真履行行政职能,对胸外科内镜工作的流程进行细致监察和督导,制订行业规范。随后陈椿教授等13位与会专家参与了质控中心成立的启动仪式(图1)。
图1.福建省胸外科内镜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启动仪式
激动人心的启动仪式后迎来了第五届海西胸外科论坛开幕式。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江坚秘书长、王小众副院长、中医院高树庚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戎铁华教授、医院于振涛教授、医院刘德若教授、医院方文涛教授、陈椿教授分别上台致辞(图2),纷纷对往届海西胸外科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了期待,希望借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发扬并壮大胸外科事业,在新的时期有新的作为。
图2.陈椿教授致辞
肺癌、肺移植专题
启动仪式后开篇的学术专题演讲聚焦肺癌、肺移植内容(图3)。来自医院的陈海泉教授作为首位讲者,就“早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享;医院方文涛教授则根据该院经验,介绍了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和处理;针对第8版TNM分期对肺癌外科实践的影响,医院的毛伟敏教授给出了阐述;在认识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外科实践的影响方面,医院的陈昶教授就此进行了简单介绍;谈及胸壁重建这一老话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兰军教授结合AI这一当下热点,介绍了生物材料人工胸壁重建巨大胸壁缺损的研究进展。在演讲后的嘉宾点评环节中,王允教授、涂远荣教授、杨胜生教授及于修义教授纷纷就以上讲题展开了讨论。
图3.本专题第一位讲者陈海泉教授发表精彩演讲
食管癌专题
接棒上个专题的是食管癌专题(图4)。医院于振涛教授率先开讲,他简述了贲门癌的综合治疗。微创技术方面,中医院的毛友生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傅剑华教授分别介绍了“胸腹腔镜微创胸段食管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得失与策略”和“食管癌微创切除术的疗效评价”。在对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预测食管胸段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评价上,医院的韩泳涛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谈及全世界范围内食管癌临床研究现状,医院郑燕医生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第一个关于食管癌胸部淋巴结清扫、历时三次研讨会终定稿的《食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版)》,由医院的李辉教授为与会者进行解读。一番精彩的演讲后,点评嘉宾鲁继斌教授、佘志廉教授、李旭教授、段红兵教授依次对该专题的演讲进行了细致点评。
图4.本专题第一位讲者于振涛教授上台演讲
达芬奇机器人、气管、胸壁专题
现场学术探讨热度持续升温,第三个学术专题向与会者介绍了胸外科新技术及目前面临的技术难点等内容(图5)。医院的王述民教授结合个人例机器人胸部手术的体会,分析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及缺点。无独有偶,医院罗清泉教授从生物学意义上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利弊展开分析。谈及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术式的个体化选择,华中医院付向宁教授给出了解答。面对肺移植的困难和挑战,医院的陈静瑜教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延续内容丰富的演讲环节,柳阳春教授、周勇安教授、欧德彬教授、林钟轩教授和吴健教授五位专家在讨论环节中,就各位讲者的演讲内容进行点评,热烈的学术讨论环节使各与会者受益匪浅。
图5.本专题第一位讲者王述民教授发表演讲
议程过半,AME出版社社长汪道远围绕胸外科学术国际化道路与学科建设,分享了AME出版社的发展策略、实践与思考(图6)。会上,AME出版社携旗下两本新书《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学》及ThymicMalignancy惊艳亮相。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学》新书见面会上,该书主编陈椿教授、李鹤成教授,该书副主编杭钧彪教授、项捷主任、郑炜主任、朱勇主任、韩丁培博士、郑斌博士以及汪道远社长共同为新书揭幕并签字留念。激动人心的还有ThymicMalignancy新书发布会,在播放该书宣传视频后,主编方文涛教授、该书副主编于振涛教授、陈克能教授以及汪道远社长一同揭开了新书的神秘面目,并依次在书模上留下了珍贵的签名。
图6.汪道远社长发表讲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午开场的TumorBoard由陈椿教授、方文涛教授和陈克能教授主持,聚焦七个临床病例展开讨论。
病例1、2
哈尔滨医院杨英男医生分享了首个病例:前纵隔囊性肿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海医院许宁医生再针对病例“前纵隔囊性占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根据前两个病例,丁建勇教授、王允教授、陈和忠教授、沈艳教授和朱蕾教授就囊性占位的话题进行了评论。
病例3、4
一场头脑风暴后,医院付浩医生围绕“胸腺瘤综合治疗”主题进行了病例分享,医院的魏煜程医生则带来了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T)一例报告及讨论。针对这两个病例的分享,柳阳春教授、谭群友教授、施纯政教授、李晓教授及刘慧教授展开了激烈的学术探讨。
病例5、6
紧随其后是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凯医生围绕胸腺瘤展开的个案汇报。医院于春艳医生也分享了一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胸腺瘤的案例。针对这些病例,韩泳涛教授、朱勇教授、朱蕾教授、王常禄教授、梁颖教授和庞烈文教授在点评环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精彩点评。
病例7
作为整场病例讨论环节的结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慧医生对“B2型胸腺瘤综合治疗”进行了病例分享,周鑫明教授、马建群教授、苏雷教授、庞青松教授、陈岗教授对此进行了精彩点评。
肺段手术专题
一场思维碰撞的病例讨论过后,肺段手术专题的各位专家们逐一发表演讲(图7)。上海医院李鹤成教授从该院经验出发,介绍了3D影像引导下的精准肺段切除术。医院龙浩教授对肺癌寡转移的基础与临床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在肺手术术式上,医院杨学宁教授就肺结节的精准切除术,详细介绍了该术式的适应证。在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再思考上,福建医院康明强教授进行了“3W”的总结。精彩的学术演讲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在嘉宾点评环节中,陈振光教授、许荣誉教授、林敏教授、耿国军教授就此专题演讲组织了细致、深入的讨论。
图7.本专题第一位讲者李鹤成教授发表演讲
肺癌相关研究专题
在肺癌相关研究方面,医院支修益教授开篇介绍了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图8)。医院王群教授介绍了GGO诊疗策略并对NCCN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同样来自医院谭黎杰教授分享了单孔下叶非典型段切除。大连医院顾春东教授就“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基础研究”展开论述。谈及I期NSCLC术后高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医院王海东教授就此进行了阐述。中医院牟巨伟教授针对“Challengesinthediagnosisandsurgicalmanagementofearlystagelungcancer”发表精彩的演讲。随后,崔有斌教授、潘小杰教授、刘玳瑄教授、何昌进教授结合该专题所有演讲内容,对此展开了一番学术探讨。
图8.本专题第一位讲者支修益教授就该专题进行演讲
围手术期处理专题
围手术期的管理近年来成为胸外科领域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此专题中,几位演讲嘉宾各抒己见,大至整个胸外领域,细至食管癌、胸腺癌等疾病种类的治疗策略,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图9)。医院车国卫教授介绍了胸外ERAS临床推广的问题及对策。医院陈克能教授对胸腺癌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进行了阐述。医院骆金华教授就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进行经验分享。医院李志刚教授对食管术后患者消化道再重建手术经验进行了分享。福建医院陈椿教授对“胸腔镜食管癌2.5野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最后一轮的讨论环节由魏煜程教授、许志扬教授、段明科教授、叶惠龙教授组织与会者进行点评讨论。
图9.本专题第一位讲者车国卫教授演讲现场
学术研讨路漫漫,海西论坛常相伴。初冬阴冷的天气依然挡不住胸外科同仁探讨学术的热情。六场专题演讲,持续10个多小时的海西胸外科论坛安排的周六讲座议程于傍晚时分接近了尾声。在胸外科已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基础之上,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无异于锦上添花,助胸外科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图10)。
图10.与会专家合影
精彩推荐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学》新书见面会、ThymicMalignancy新书发布会新闻稿详见今日次条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khr.com/yszl/10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靶向药物在胸腺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性研究概
- 下一篇文章: 325临床助理执业医师每日一练